albertyi

Exclusive Content

湖北组党第三波 党内外理性看待

作者:袁崛 (中国民主党党史法规部长)编辑:刘芳   责任编辑:罗志飞   校对:程筱筱   翻译:刘芳 继中国民主党山东筹委会和海外后援会相继宣布成立后,组党进入第三波:中国民主党湖北筹委会要求注册,照山东办。(中国人权民运信息中心,北京十一日电) 中国民主党湖北省筹委会是由武汉异议人士秦永敏、陈忠和、吕新华、任秋光、萧诗昌、刘飞跃、高进勤等七人共同发起。十日上午陈忠和、吕新华、任秋光等三人到湖北省民政厅社团管理处申请注册成立中国民主党湖北筹委会。与民主党山东筹委会遭遇到的情形一样,民政厅接待官员要求他们在申请书上补充四项条件:一、必须要有人民币五万元注册资金;二、必须在申请书上列明“中国民主党办公场所”;三、必须列明主席、副主席、秘书长等重要职务人员的个人简历;四、必须列明中国民主党五十名成员名单。 由于中共当局一反传统对待反对派人士的方式,让外界既诧异又好奇:中共究竟是迫于形势真的想开放党禁?还是因应联合国人权高级专员罗宾逊女士的造访以及签署《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公约》而暂时摆出的姿态? “中国的曼德拉”、中国民主党人——秦永敏(累计刑期36年) 海内外对此看法不一。民运先驱王炳章发表《让策略灵活得使魔鬼迷惑——浙江、山东民运组党的感想之二》,赞扬浙江、山东的组党运动使国内公开层面的民运活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即筹组公开反对党的高度。指出勇气与谋略的同等重要性,“只有勇,没用谋,是政治上的冒险主义;只会谋,缺少勇,是政治上的保守主义。两种倾向都要避免。 策略是桥和船,是抵达彼岸不可或缺的工具”。相当肯定这次浙江和山东民运在策略上的操作,认为给后继者提供了不少借鉴。 (一九九八年九月十日) 纽约的中国民主党海外后援会发表声明,对中共试图解除党禁的进展表示欢迎。后援会呼吁海外民运团结一致,给予中国民主党最大的支持,以突破中共党禁。 台湾的民主进步党公开表示支持中国民运人士组党,共建民主中国。民进党资深顾问洪哲胜博士告诉记者,“台湾的民进党已经明确表示支持中国大陆民运人士的组党活动,该党表示密切注意事态进展,并呼吁中共顺应时代潮流,借鉴国民党的经验,早日推进民主制度的实现,造福两岸人民”。 与以上乐观其成的观点略有不同,部分党内外人士也对中共能否开放党禁,是否为新一轮的“阳谋”表示担忧。《湘江评论》主办人、现中国民主党全国联合总部主席郑存柱发表:“值得警惕的另一种可能”。文中指出“组党的‘成果’是在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联合国人权专员罗宾逊女士访华的特殊背景下取得的;中共自毛泽东开始有利用‘阳谋’引蛇出洞的传统;目前国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不排除中共转嫁危急于国内民主运动;台湾民主运动的经验表明,目前条件下执政党不会轻易开放 ‘党禁’。” 98年组党先锋,中国民主党海外委员会主席陈忠和(已故) 工运人士申请成立独立工会,然后陕西工运人士赵常青被判刑三年,湖南工运人士张善光被判刑10年”,这一系列事件表明,不能对中共的一时容忍太过乐观。 王炳章发表:《审慎乐观,谨防引蛇出洞》,湖北秦永敏亦表示,“民政厅接受申请,并不意味中共就会同意民主党组党,所以对这件事仍不能过于乐观”。香港时事评论员刘锐绍表示,“现时看不出北京政府有信心在政治改革上作出大突破,认为北京仍无意政治改革”。台湾立法委员多持保留态度,民进党籍立委施明德(台南市) 表示,“中共拟准异议人士组党,有可能是‘假性多党’的阶段,台湾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就是处在这种状态中,直到1970年末才有真正的反对党出现”。 The Third Wave of Party Formation in Hubei: A...

人权律师卢思位控中国政府刑事控告书与申诉状

作者:卢思位 编辑:张致君   责任编辑:刘芳   校对:程筱筱   翻译:吕峰 前人权律师卢思位控告成都公安、检察、法院滥用职权、徇私枉法,因遭非法限制出境被迫自救偷渡,被判刑11个月。他提起申诉,要求再审改判无罪,认为案件本质是对其长期政治迫害,呼吁维护法治与人权。 (一)刑事控告书 控告人:卢思位,男,1973年1月9日出生。身份证号码:32058219730109XXXX,联系电话1355882XXXX。 被控告人如下: 一、成都市成华区公安分局承办控告人涉嫌“偷越国(边)境”一案的所有警察、法制科科长、分管局长、局长,包括但不限于李军、李舸、洪学均、张晨璐、刘洋、陈昌全等; 二、成华区检察院检察员余大志、王敏眉、赵浩明,以及分管副检察长、检察长; 三、成华区法院法官黄洁、范灵、谢思源以及分管刑事的副院长、院长; 四、成都市中院法官张燕、江建、李抒璟以及刑庭庭长、分管刑事副院长、院长; 五、成都市检察院办理控告人案件的二审检察员(名字待查),分管副检察长、检察长。 控告诉求: 一、追究具体承办人员的刑事责任,所有承办人员涉嫌罪名为徇私枉法罪和滥用职权罪; 二、追究分管领导的领导责任,给予降级、撤职等处分;若分管领导故意指使、逼迫承办人员对控告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启动再审程序,宣告控告人无罪并给予国家赔偿; 四、为防止类似政治迫害案件在四川继续发生,应报上级监察委和中央巡视组深挖违法、犯罪线索,尤其稽查是否有党政部门干预司法、恶意制造官民矛盾、以迫害公民为手段谋取功绩等行为,出具调查结论后向社会公布。 事实与理由: 控告人原为成都市一名执业律师,自2005年开始执业,在执业过程中,控告人办理了一些所谓的“敏感”案件,因此遭受四川省司法厅和成都市司法局忌恨,2019年底,控告人被限制出境,2021年,控告人因办理港人“偷渡”案,四川省司法厅随即以控告人“发表不当言论,危害国家安全”为由,吊销了控告人的律师执照。吊销执照后,控告人被公安机关政治警察以及社会闲散人员常年跟踪、监视、骚扰、威胁,无法正常工作生活,收入锐减,生活出现困难。 2023年3月,成都市公安局政保人员告知控告人限制出境将继续,且不能给予确切解除边控的时间,控告人迫于无奈从云南河口偷渡至越南,后在老挝过境泰国时被老挝警方拘押后遣返中国。 2023年9月成都市成华区公安局以控告人涉嫌偷越国(边)境罪立案,历经两年,成华区法院判决控告人有罪,判处有期徒刑11个月,罚金1万。(详见一审、二审判决及裁定)。控告人现不服判决,且提出控告,简述如下: 一、本案的起因是成都市公安局违法限制控告人出入境的基本人权,公安、检察院、法院根本没有考虑因果关系,控告人的行为属于自救行为,不构成犯罪。各司法机关的办案人员明知本案来龙去脉,且在我强烈要求查明被边控的前提下,仍然对我的诉讼权利置之不理,掐头去尾地评价控告人的偷渡行为,属于“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的情形,应当以徇私枉法罪追究承办人员的刑事责任。 二、在诉讼过程中,控告人多次要求调取各类证据、申请政治警察出庭作证、重新鉴定等,但各司法机关及承办人员均置若罔闻,导致案件的关键原因没有查清,此种恶意阻挠控告人行使合法诉讼权利的行为,符合徇私枉法和滥用职权的主观要件,应严肃追责。 三、本案曾引发国际舆情,各级司法机关的分管领导、单位领导却任由承办人员胡作非为,损害司法公正,抹黑中国的国际形象,最起码应负领导责任。同时,不排除相关领导人员指使、命令承办人员非法办案,若果真如此,则尤为恶劣,更应严肃查处,追究刑事责任。 控告人根据法律规定的各项基本权利,现依法提出控告,请妥为办理。 此 致 成都市人民检察院 控告人卢思位 2025年10月9日 (二)刑 事 申 诉 状 申诉人:卢思位,男,1973年1月9日出生。身份证号码:32058219730109XXXX,联系电话1355882XXXX。 申诉人因不服(2024)川0108刑初817号《刑事判决书》以及(2025)川01刑终403号《刑事裁定书》,特提出申诉。 申诉请求: 一、再审撤销(2024)川0108刑初817号《刑事判决书》以及(2025)川01刑终403号《刑事裁定书》; 二、改判申诉人无罪。   事实与理由: 一、本案一审诉讼程序违法,成华区检察院涉嫌滥用职权、徇私枉法,承办人员涉嫌犯罪,二审法院未予纠正。 1. 本案逮捕及起诉程序违法,2024年8月15日,成华区公安分局将本案移送审查起诉,检察院最迟应于2024年9月30日作出是否起诉的决定,但成华检察院却超过法定期限于2024年10月10日决定逮捕申诉人,并于同年10月14日才逾期诉至成华法院,上述办案期限均超法律规定,属程序违法。 2. 本案起诉至法院后,在没有开庭审理的情况下,成华检察院于2025年1月2日随意补充侦查一次,且补侦后无任何实质性定罪或量刑证据,导致申诉人被变相超期羁押,显属滥用职权。 3.2023年10月底,成华公安分局提请批准逮捕申诉人时,本案的所有证据均已收集、固定。当时成华检察院以证据不足为由未批准逮捕,但时隔一年后,检察院在没有新证据的情况下不仅逮捕而且起诉申诉人,属于对无罪的人进行追诉的情形,承办人员涉嫌徇私枉法罪。   二、一审、二审法院均无视申诉人的诉讼权利,导致本案的前因后果未查清。 1. 申诉人自2019年底被成都市公安局非法限制出境(无任何书面文书和法定理由),为查明上述事实,申诉人申请了四名成都市公安局的政治警察出庭作证,并申请调取成都市公安局限制申诉人出境的理由、期限及依据等书面文件,但一审、二审法院均粗暴地认为上述申请与本案无直接关系,拒绝调取证据和通知证人出庭,导致本案的起因没有查明。 2. 申诉人自2021年1月起,被大量不明身份的人员全天候跟踪、跟控,申诉人的房屋门前被违法安装监视器,车辆被偷装在线监听、定位设备,给申诉人造成极大的精神压力,申诉人多次向公安机关政治警察要求停止此等违法行为,但政保警察不仅不停止相关措施,反而变本加厉,使得申诉人根本无法在成都市正常工作生活。 3....

穿越洛基山的险情:团结让我们无所畏惧

——中共病毒专车的团结与信念之路 作者:陈维明 编辑:刘芳   责任编辑:钟然   校对:程筱筱   翻译:吕峰 车队穿越洛基山脉途中爆胎受困,队员齐心救援。旅程中屡遇故障与疾病,但众人互助坚守,为民主理想并肩前行,展现出民运队伍的团结与信念。 前方传来了紧急求援的信号! 我们的车队在穿越科罗拉多州的洛基山脉时,大房车在高速公路上再次爆胎。这关系到我们其中九名队友夜间住宿,而所有工具都在我们的“中共病毒专车”上。 我们立刻前往救援。大家齐心协力,不到一刻钟,备用轮胎已经装好。 一路行来,车队的汽车爆胎已不是第一次,机械故障也接连发生;甚至有队员突发疾病,被紧急送往医院开刀手术。 然而,无论遭遇什么,我们始终并肩前行。 有人负责修车、换胎;有人留下照顾住院的队友;有人冒着烈日、风雨,坚持驾着“中共病毒专车”,在国会大厦周围巡游展示。 而当我们在国会厅内,与美国议员面对面交谈时,他们就在外面默默支持,毫无怨言。一路上——开车的继续驾驶,联系的忙于协调,写新闻稿的埋头撰文;最为辛苦的是跑前跑后的摄影记者和负责后勤的大厨,还有每天抱着灭火器、睡在“中共病毒专车”上的义工保安! 谁说民运是一盘散沙? 谁说民运只有勾心斗角? 在这条艰苦的路上,我们见证的,是团结与信念! 的确,旅途充满艰辛——简陋的住宿、匆忙的餐食、漫长的奔波,甚至偶尔的争吵与疲惫。但为了一个民主中国的明天,我们选择并肩作战,义无反顾。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只要有民运的地方就会有温暖的笑容,也会有热情的迎接! 这是一段充满考验的旅程,更是一段写在信念与汗水中的篇章。我们一群为民运奋斗的人士,经过这次历练,将会成为真正的民运战士! Across the Rocky Mountains: United We Fear Nothing— The Journey of Unity and Conviction in the CCP Virus Van Author: Chen...

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困境与中国民主政治的历史契机

——在中共“国退民进”时代的民主战略思考 作者:李保潭编辑:邢文娟   责任编辑:罗志飞   校对:程筱筱   翻译:刘芳 完全的市场经济与中产阶层的壮大是中国走向民主与法治的经济基础。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最好的政治共同体是由中产阶级的公民组成的……中产阶级人数众多并且尽可能比其他阶层更强大,那么这样的国家通常治理得更好” 。在当前高科技时代,要让一个武装到牙齿的中共下台或真正政改,只有利用其政策最有效地削弱其独裁与反动的程度,从而最大化地发展民主与法治的生存空间。所以,揭批习近平开倒车,并助力推动习近平下台,力争改革派上台,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活动最迫切、最现实、最重大的任务,中国民运应紧紧抓住时代脉搏,高度关注中国中产阶级的力量,关注中国民营企业家的命运,深度思考民营企业家与中产阶级的政治需求,从而找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最佳契机与机会。 引言:汪林朋坠楼与沉默的群体 2025年7月27日,一条简短的新闻在企业界、媒体圈和社交网络中掀起涟漪:居然之家董事长汪林朋,在接受司法调查期间,从北京某高层建筑坠亡。官方通报如往常般“简洁”,原因模糊,细节缺失。但对民营企业界而言,这不是孤立的偶然,而是一个趋势的最新注脚。 习近平上台以后,至少有几十位知名民营企业老板——从房地产、互联网到制造业——被迫逃往海外、或被抓捕判刑、或在被调查被限制自由期间突然 “意外身亡”,如肖建华、许家印、吴小晖、郭文贵、贾跃亭、孙大午、王健、段伟红、包凡、林生斌等。仅仅今年4月份开始就有四位知名民营企业家跳楼(见下表)。这些事件背后,是一个更深层的现实:民营经济,正遭遇自改革开放以来最严酷的政治与制度压力。 表1. 最近三个月连续跳楼的知名民营企业家 这份如此近似的清单,足以说明一个趋势:在“国进民退”的体制氛围中,民营企业家的安全感和存在感,正被一步步剥夺。 而更危险和令人担忧的是,中国的中产阶级与民营企业家——这一社会中间力量,在政治上没有代言人、没有保护伞,既无法在制度内自保,也没有在制度外发声的渠道。他们的沉默,正在被政权解读为可以无限收紧的绿灯。 因此,当我们讨论中国民主政治的现实路径时,不应仅仅停留在抽象的制度理想,而应正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利用有限的空间,保护并壮大中产阶级与市场经济的力量,使之成为推动中国走向民主与法治的基础力量。 一、中产阶级与民营企业:现代民主的经济支柱 现代政治社会学的多国经验表明:经济多元化推动形成相对独立的社会阶层,由此产生法治诉求与权利意识,再由法治化的中产阶级形成民主制度的重要推动者。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产阶级通常被视为社会稳定与民主化的双重保障。经济学家巴林顿·摩尔的名言——“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民主”——并非绝对真理,但放在中国的语境下却格外贴切。 民营企业家,不仅是财富创造者,也是中产阶级的重要来源。他们雇佣工人,推动创新,刺激消费,缴纳税收,并在社会中形成一个相对独立于国家机器的经济力量。这种经济力量,一旦获得法治保障与政治权利,就可能成为制衡权力、推动改革的重要支柱。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成长历程可谓是曲折中崛起: •1980年代:个体户、乡镇企业萌芽,经济上虽仍处于边缘地位,但其已经注定将焕发出蓬勃生机; •1990年代—2000年代初:民营经济快速扩张,市场机制初步确立,中产阶级规模显著扩大; •胡温时期:尽管政治改革停滞,但经济自由度相对较高,民营企业家迎来“黄金十年”; •习近平时期:从“防风险”到“共同富裕”的旗号,实质是国有资本全面渗透民营领域,“国进民退”成为新常态。 在中国语境下,民营企业家及其雇员、上下游供应商和依赖其收入的家庭,构成了中产阶级的主体之一。按2023年中国统计局与民间机构综合估算: •民营企业贡献60%以上GDP; •创造80%以上的城镇就业; •提供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 •占全部企业数量90%以上。 这些数据不仅是经济数字,也是社会结构的映射。民营经济的衰退,意味着中产阶级的萎缩;而中产阶级的萎缩,将直接削弱中国社会走向民主与法治的内在动力。 二、市场经济、法治与民主化的内在逻辑 经济与政治之间并非一条单向因果链,但现代史证明:一个相对自由的市场经济,能够孕育公民社会,而公民社会则是民主制度的温床。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离不开对私有财产的保障、契约精神的维护以及司法的独立。台湾在1980年代末期的民主化,离不开其经济高度市场化与中产阶级壮大的背景;韩国、智利等国的经验也表明,经济结构的多元化与中产阶级的自信,是民主化浪潮的重要推手。市场经济不是民主的充分条件,但它是民主化的重要前提之一。原因在于: 1.产权保障需求:市场经济离不开明确、稳定的产权制度,而产权保障必须依赖独立司法和透明立法。 2.契约精神:商业活动培养了基于规则的合作与竞争文化,这与民主的政治文化相契合。 3.多元利益格局:市场经济会打破单一的权力垄断,使社会形成多中心、多利益群体结构。 亚洲国家民主制度的发展比较也可以佐证这一点: •台湾:1980年代中期经济高度市场化,中产阶级壮大,最终推动政治开放; •韩国:民营工业巨头与工会、学生运动共同构成民主化的社会基础,并推动了韩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智利:经济自由化之后,中产阶级在民选制度下扮演稳定器角色,经济发展促进了智利中产阶级的发展,反之亦然。 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形成的“半市场经济”虽不完整,却已经部分打破了计划经济对社会的全面控制。民营企业和中产阶级的出现,为未来的政治多元化埋下了种子。这一结构的存在,本是通往政治现代化的潜在阶梯。 遗憾的是,这一萌芽在习近平时代遭遇了全面扼杀。市场经济被国企垄断、被行政命令凌驾,法治被党纪替代,产权保护沦为纸面承诺。这不仅摧毁了经济活力,也正在切断通往政治现代化的可能路径。 三、习近平时代的“国进民退”与结构性倒退 “国进民退”并非始于习近平,但在他的任内,被推到了极致。“国进民退”不仅是经济策略,更是习近平的政治需求,并带上了强烈的政治控制色彩。 动机: 1.权力安全优先:中共担心民营经济过大削弱党的控制力; 2.财政依赖:国企可以成为政治工具和财政输血管道; 3.意识形态回潮:强调“党领导一切”,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东西南北中,都归党管!将经济资源重新收归国有。 表现: •金融领域:整肃蚂蚁金服、限制互联网巨头融资。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到银行贷款难,银行大量向国企投放低利息贷款; •实体经济:房地产行业断供式调控,教培行业“一刀切”禁令,互联网平台的严厉封控等等,通过国资委、地方国企、央企集团收购或控股优质民企,实现政治性资源回收; •制度层面:强化国企垄断地位,限制民企准入。实行司法压制,以反腐、金融安全等名义,绕过正常司法程序,直接介入企业运营与所有权。 后果: •投资信心崩塌,资本外流加速; •创新能力下降,高科技产业受制于外部制裁; •大规模裁员与失业,社会焦虑上升。 这些现象不仅是经济衰退的预兆,更是民主化土壤被人为掏空的警讯。这种倒退不仅是经济上的自残,更是政治上的战略自杀——它削弱了中国社会中最有可能推动制度进步的力量。 四、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困境与心理危机 中国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困境,主要包括缺乏明确的政治身份认定、政治保护伞不足、面对高压监管和政策不确定性、难以通过政治途径维护自身利益等等。主要表现在政治上的孤立无援: •无代表:在人大、政协等政治机构中,他们只是装饰品。 •无保护:产权得不到真正保障,随时可能被以“反腐”“安全”之名剥夺资产甚至自由。 •高压司法:纪检与司法体系失去制衡,法律程序形同虚设。 这导致企业家群体普遍心理高度紧张,部分人被迫转移资产、移民甚至放弃事业。跳楼、自杀、被捕——这些不是个案,而是压抑到极点的群体现象。在这样的环境下,民营企业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的沉默,不是因为认同现状,而是因为缺乏安全发声的渠道。汪林朋的坠楼,是这种无声恐惧的一个冰冷符号。 五、民主运动的战略契机:对接中产阶级 在当前高科技信息时代,要让一个武装到牙齿的中共下台,不能依赖空洞的革命口号,而要利用其政策的软肋,削弱其独裁根基,扩大民主力量的生存空间。面对全方位武装的专制政权,单纯的街头政治或网络口号,无法直接改变政权结构。真正的突破口,在于充分利用中共的政策,扩大民主力量的经济与社会基础。 中产阶级与民营企业家,正是这个软肋的核心——他们的经济利益与政治安全高度依赖法治与制度稳定。一旦他们意识到自身命运与民主法治息息相关,就可能成为民主运动的天然盟友。为什么中产阶级是关键? •他们有稳定收入与资产,需要法治保护 •他们具备一定教育水平,更能理解制度的重要性 •他们经济独立,不完全依赖政府救济 中国民主党应如何介入? 1.成为代言人和舆论代表:在国际舆论场公开且持续关注、揭露中产阶级及民营企业家的困境,塑造“民主=经济安全”的认知; 2.建立信息网络:通过海外商业与学术网络,搭建信息与资源桥梁,形成海外与国内企业家的安全沟通渠道。特别需要为中国中产阶级造势和政治宣传; 3.提供援助:国内外建立理论阵营为中国中产阶级鼓与呼,在中国民营企业家遭遇打压时,提供法律、媒体、经济上的援手。 4.政策倡议:制定保护产权、鼓励创新、减少行政干预、限制国企垄断的政策蓝图。 5.尝试扩大建立中国民主党外围组织,比如中国民营企业家互助会、中国知识分子互助会、中国中产阶级神性启迪会(引导企业家信神信灵魂信因果等等)、中国企业家行善互助会等类似互助组织,多渠道拓展其联合与互助,扩大其社会生存空间。 这样做,不仅是对一个群体的保护,更是在为未来的民主经济基础积蓄力量。其战略意义在于:保护民营企业家,就是保护民主的经济命脉。 六、结语:在废墟完全成型之前,抓住时代的脉搏 汪林朋的死亡,不应只是新闻档案中的一个数字,而应成为我们重新思考中国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契机;汪林朋的坠楼,不仅是个人悲剧,更是历史的一声警钟。 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正在被“国进民退”的倒车碾压殆尽。如果民营经济的基石被彻底摧毁,中国社会将失去最有可能推动民主化的阶层基础。 中国民主党的使命,不仅是反对独裁,还要主动保护和扩大这一阶层的生存空间,保护并壮大那些能够支撑未来民主制度的经济与社会力量,因为抓住他们,就是抓住了中国走向民主与法治的经济基础;抓住他们,就是抓住了中国未来的制度希望。忽视他们,就是放弃了最现实的变革路径 历史从不等待犹豫者。中共的倒车正在摧毁四十年来积累的经济与社会成果,现在正是决定性的时间窗口——在废墟完全成型之前,我们应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让中产阶级的利益与民主运动的方向结合,让他们的呼吸与民主的脉搏同频,让中产阶级的声音与民主运动的心跳同步。 The Political Predicament of China’s Private Entrepreneurs and the Historical Opportunity for Democratic...

时间两端的勇气

致敬万润南与彭载舟  作者:吕峰编辑:邢文娟   责任编辑:罗志飞   校对:程筱筱   2025年10月13日清晨,旅居巴黎的民运领袖万润南先生病逝,享年七十九岁。巧合的是,这一天正值北京“四通桥事件”三周年。时间与命运在同一天交汇,仿佛在告诉我们:两代人的信念与勇气,在时空中遥相传递,点燃更多人心中的自由之火。万润南先生,1946年生于江苏宜兴,清华大学毕业后任中国科学院工程师。1984年,他创办“四通公司”,推出风靡全国的“四通打字机”,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早期科技理想主义的象征。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后,他被迫流亡法国,先后担任“民主中国阵线”秘书长与主席,继续为中国的自由与民主奔走呼号。 “四通公司”早年曾捐建北京“四通桥”,这座桥原本象征着现代化与开放的精神。然而三十多年后,它因另一位勇士而被重新铭记——2022年10月13日,北京市民彭载舟登上四通桥,举起横幅,上书:“不要核酸要吃饭、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封控要自由、不要领袖要选票、不要谎言要尊严、不做奴才做公民。”   那一年,中国正深陷严酷的疫情封控。千万人被迫停业、停工、停学,方舱与铁栏之内的人们饱受饥饿、孤立与恐惧,而当局却以“防疫”为名,实施毫无人性的社会管控。在这样的黑暗之中,彭载舟以一人之力,点燃被压抑已久的怒火与希望,照亮了全国,也震惊了世界。直接引发了自1989年天安门事件以来中国最大规模的公民抗议——“白纸运动”。 随后,彭载舟被“消失”,四通桥路牌被拆除,地图上也抹去了所有痕迹。当局还派出警力昼夜把守,甚至禁止人们拍照留念。然而他们试图掩盖的名字,却在人民心中愈加鲜明。 万润南先生曾说:“中共害怕‘四通’两个字,因为那象征着开放与自由。他们试图抹去历史,恰恰说明他们的内心仍在恐惧”。他提醒世人:“别忘记四通桥,也别忘记四通桥上的勇士——彭载舟”。 从“四通公司”到“四通桥”,从1989到2022,从知识分子的理想到公民的孤勇,他们跨越时间的鸿沟在同一日交汇。 桥,是连接,是支撑。火,是照亮,是觉醒。2025年10月13日,一个人逝去,另一个人失踪,但他们共同留下了一件永恒的事——让身处黑暗中的人,可以看见那道光。 Courage Across Time- In Tribute to Wan Runnan and Peng Zaizhou Author: Lü Feng  Editor: Xing Wenjuan Executive Editor: Luo Zhifei Proofreader: Cheng Xiaox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