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mes

Exclusive Content

凱旋與控訴:自由雕塑公園的流動之聲

作者:潘榮華 編輯:胡麗莉   責任編輯:羅志飛   校對:程筱筱   翻譯:劉芳 【導語】 2025年的秋風,吹過美國西岸的沙漠。 在加州耶莫(Yermo)那片沉默的荒原上,一群來自自由世界與流亡中國的靈魂,舉起旗幟,迎接一場橫貫東西、震撼人心的藝術行動—— 「追責中共病毒雕塑巡遊」凱旋歸來。 這不僅是一場展覽的結束,而是一場歷史的證言; 不只是抵達終點,而是人類記憶與良知的重新出發。 一、在自由的邊疆:一座以信念鑄成的公園 沿著美國15號州際公路,駛入莫哈維沙漠深處,會在荒涼與烈陽之間,看見一塊鐵鏽色的牌子—— 圖1:Liberty Sculpture Park,自由雕塑公園。 這裡由雕塑家陳維明於2017年購地創建,佔地36英畝。 園中有「六四」紀念碑、「坦克人」雕塑、「香港自由女神」、「中共病毒」系列等作品,題材直指極權暴政與人類自由的碰撞。 這片土地,是中國自由運動在海外的精神家園,也是記錄受難者的紀念地。 在這裡,藝術不是為了美,而是為了證明: 真相不能被掩埋,記憶不應被焚毀。 二、病毒頭與骷髏臉:鐵之詩與火之吶喊 那尊象徵「中共病毒」的巨型雕塑—— 以金屬、玻璃纖維、鋼筋構成,頭部結合人像與病毒刺突。 鋼鐵與火圖2 焰構成的象徵:藝術家以雕塑揭示制度的黑暗與疫情的代價。 它不是虛構的象徵,而是一首由痛苦與控訴鑄成的詩。 藝術家以強烈的視覺語言揭露了疫情背後的權力黑幕: 隱瞞、封鎖、壓制、推卸。 病毒蔓延世界,數以百萬計的生命逝去,而真相至今仍被塵封。 這雕塑曾在2021年被縱火摧毀,翌年又在志願者手中重生。 「燒不死的藝術」—-這正是自由的寓言: 真理或可被焚,卻永不被毀。 三、流動的雕塑:當藝術駛向公路 今年的雕塑巡遊,是一次思想的長征。 圖3 巡遊車隊穿越美國東西海岸,將雕塑化為行動的真相見證。 車隊從美國東岸出發,跨越十餘州,途經首都華盛頓,最終回歸加州。 雕塑被固定於卡車之上,成為行進的圖騰。 沿途的公路與城市,變成臨時的展館; 觀眾不是觀展人,而是所有路過的靈魂。 車隊每停一站,人們圍聚、拍照、歌唱、談論—— 那是一場行動藝術的實驗,也是一場民主精神的朝聖。 藝術不再是牆內的擺設,而是公共的良心。 它提醒人們:當真理被囚禁,藝術便成為它的逃亡者。 四、凱旋儀式:火焰中的榮耀 圖4:陳維明,雕塑家、自由雕塑公園創辦人。以藝術記錄自由的火焰。 10月7日,洛杉磯的陽光下,凱旋歸來的車隊抵達自由雕塑公園。 旗幟獵獵,雕塑在風中閃耀著金屬光。 人群高唱、舉旗、合影,笑容裡有淚光。 這場儀式,不是勝利的炫耀,而是痛苦的致敬。 那些在疫情中失去親人的人們、在牢獄中堅守信念的異議者、在流亡中依然創作的藝術家—— 他們都在這一刻,得到了片刻的安息。 凱旋者不是征服者,而是見證者。 他們帶回的,不是榮耀,而是證詞。 五、真相的遠征:雕塑之外的啟示 這場巡遊與雕塑的核心,並不僅是對某一事件的抗議, 而是一場關於人性與責任的全球對話。 它問: 當權力遮蔽真相,我們是否仍敢追問? 當制度壓迫良知,我們是否仍能創作? 當病毒奪走生命,我們是否還記得那些被掩埋的聲音? 自由雕塑公園以金屬與火焰塑造的形象,是全人類的鏡子。 它不僅屬於中國流亡者,也屬於每一個相信真理的人。 六、歷史將記住這一天 在夜幕下的公園,火光映照雕塑的輪廓。 有人說那像是一座墳,也像是一座燈塔。 它既為受難者哀悼,也為未來指路。 歷史終將記住這一刻—— 記住那些駕著自由之車,載著雕塑、旗幟與信念穿越美洲的人; 圖5 中共病毒雕塑車巡游活動參與者合影 記住他們用藝術對抗遺忘,用勇氣證明真相。 因為自由不是贈與,而是代價。 真相不是口號,而是血與火中淬煉的信念。 Triumph and Accusation: The Moving Voice of Liberty Sculpture Park Author: PAN Ronghua Editor:...

极权主义自我崩溃的机制

作者:张兴贵 编辑:周志刚   责任编辑:罗志飞   翻译:刘芳 极权体制以其高度集中、全面控制和压迫性治理为特征,历史上曾多次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然而,纵观历史,极权体制的崩溃并非源于人民的直接“推倒”,而是体制内部矛盾积累、自我崩溃的自然终结。这种现象是必然的,是由极权体制的内在逻辑和运行机制所决定的。 一、极权体制的内在矛盾 极权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体系,强调对社会、经济、文化乃至个人思想的全面控制。它通常依赖强有力的意识形态、严密的组织结构和暴力机器来维持统治。 1.权力过度集中的结构性缺陷 极权体制的核心是权力的绝对集中,通常由单一领袖或小集团掌控所有关键决策。这种结构在短期内能够高效推动政策实施,但在长期运行中暴露出严重缺陷。权力集中导致决策缺乏多元化视角,容易产生战略失误;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使得错误无法被及时纠正,下级为了迎合上意往往放大问题,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2.意识形态僵化与合法性危机 极权体制通常依赖宏大的意识形态来维系其合法性,如共产主义、纳粹主义或民族主义。然而,意识形态的僵化限制了体制的适应性,使其难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冲击。 3.信息封闭与反馈机制缺失 极权体制倾向于控制信息流动,压制异议声音,以维护统治稳定。然而,这种信息封闭导致体制无法及时感知外部变化或内部问题,决策者往往生活在虚假的信息泡沫中;信息封闭还导致政策制定缺乏科学依据,长期积累的错误最终动摇体制根基。 4.经济资源分配的低效性 极权体制通常通过中央计划或资源垄断控制经济,但这种模式往往导致资源分配低效、浪费严重;长期的经济困境侵蚀了体制的物质基础,削弱了其对民众的吸引力。 5.社会控制成本的递增 极权体制通过暴力、监控和宣传维持社会控制,但这种控制的成本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上升。为了压制异议,体制需要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源用于秘密警察、宣传机器等,最终导致财政不堪重负。社会控制成本的上升不仅耗尽了财政资源,还进一步疏远了民众,使体制的合法性进一步受损。当控制成本超过体制的承受能力时,崩溃成为必然。 二、极权体制自我腐烂的机制 极权体制的崩溃并非突发事件,而是内部矛盾长期累积、腐烂过程逐渐显现的结果。 1.官僚体系的腐化与低效 极权体制依赖庞大的官僚体系执行政策,但官僚体系的扩张往往伴随着腐败和低效。由于缺乏外部监督和竞争,官僚机构倾向于自我保护、推卸责任,导致政策执行力下降。 2.精英阶层的分裂与背叛 极权体制的稳定性高度依赖统治精英的忠诚,但当内部矛盾加剧时,精英阶层往往出现分裂。部分精英可能因利益受损、意识形态幻灭或对体制前景的悲观而选择背叛。这种分裂往往在关键时刻(如经济危机或外部压力)暴露出来,成为崩溃的催化剂。 3.民众的被动抵抗与信任危机 虽然极权体制的崩溃很少是人民直接“推倒”的结果,但民众的被动抵抗在体制腐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被动抵抗包括怠工、低效劳动、逃避管制等行为,这些行为虽然不直接对抗体制,却显著削弱了其运行效率。同时,民众的信任危机进一步加剧了体制的困境:当民众不再相信体制的承诺,体制的动员能力大幅下降,最终导致其无法有效应对危机。 这些机制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官僚腐败导致经济低效,经济困境引发社会不满,社会不满加剧控制成本,控制成本的上升进一步削弱经济基础,最终导致精英分裂和体制崩溃。 三、极权体制崩溃的启示 极权体制的自我崩溃机制为现代社会提供了深刻启示: 1.权力制衡的重要性 极权体制的过度集中导致其缺乏自我纠错能力,权力制衡的缺失是其腐烂的根源。相比之下,民主体制通过分权和监督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内部矛盾,延长体制的寿命。 2.经济效率与社会信任 经济效率是体制合法性的重要基础。极权体制的经济低效往往引发社会不满,最终导致崩溃。现代社会需要通过市场化改革和公平的资源分配,满足民众的物质需求,巩固体制的合法性。 3.信息开放与反馈机制 信息封闭是极权体制的典型特征,但这也使其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开放的信息流动和有效的反馈机制能够帮助体制及时调整政策。全球化时代,封闭的体制难以抵御外部影响。现代社会需要通过开放合作和国际交流,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避免因封闭而导致的崩溃。 极权体制的崩溃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启示:权力的傲慢与封闭是体制最大的敌人,而开放、包容与自我纠错才是长治久安的基石。任何政治体系要想长久维系,必须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保持经济活力、开放信息流动并赢得社会信任。 The Mechanism of Totalitarian Self-Collapse Author: Zhang Xinggui   Editor: Zhou Zhigang   Managing Editor: Luo Zhifei   Translator: Liu...

有什么人权可言?——谢文飞的狱中见证

作者:谢文飞 编辑:gloria wang   责任编辑:罗志飞   校对:李杰   翻译:刘芳 世界人权日说说我们人权捍卫者的亲身经历吧! 2020年4月29日上午,我发表“祭林昭”,当晚抓捕我的是两个穿黑衣的彪形大汉(目测体重在90公斤左右),躲在黑暗的角落里等着我,当我想要绕过去的时候,两条壮汉二话不说,直接就把我按倒在地上,并且持续按了很久。到了办案中心,我才发现,他们的圆领T恤胸前印着“烙铁头”三个字。 有什么人权可言? 2022年5月28日,我和资兴看守所的146个人一起转移到郴州看守所。在“401”号监室里,由于我不愿蹲下,一个人渣趁我不备,抬手就是一巴掌打在我脸上。我毫不犹豫的一脚把他踹开,然后就是几个人渣对我群起殴之,我被迫奋起反抗。 没想到,一个被称为“李所”的人进来了以后,又是趁我不备一巴掌打在我脸上(我之前进过几个看守所,坐牢六年多了,没被警察打过)。在他走后,受到暗示和鼓励的一群(至少有七八个)人渣一拥而上,我再也没有了反抗的余地,直接被打倒。被打得头昏眼花,头痛欲裂,头上起了好几个包,只觉得天旋地转,摇摇欲坠。 李某辉副所长把我带到谈话室以后,我要求去治疗和检查一下伤势,被泠酷地拒绝。接着就要把我丢回“401”监室去。我说那就让他们打死算了。他说在我这里打死个人就和打死条狗一样。埋都不用埋,直接拉去焚尸炉烧掉就是了,我们这里离火化厂很近(我第一次知道我离焚尸炉这么近)。我只觉得头痛到了极点,好像马上就要炸裂一样,就和孙悟空被唐僧念紧箍咒,在地上疯狂打滚之后的情形一样。再加上急怒攻心,顿时栽倒在地。 李副所长叫人把我拖到了单间“6011”。我醒来发现被丢在水泥地板上,地上有一滩水,头挨着厕所坑,一双袜子被磨烂了。旁边有一张由水泥固定的木板单人床。 我的头连续几天头痛欲裂,头上的包很多天不见消肿。连续四天按报警,要求去医院检查身体被拒绝。绝食抗议了三天毫无成效。并且没有人承认我被打了。 有什么人权可言?! 2023年5月30日,我从资兴看守所“下队”到郴州监狱。到监狱的第一时间,就叫我们从资兴看守所送去的14个人,脱光衣服集体蹲在地上蛙跳。我不愿意,结果,在我被送达监狱的一个小时之内,我就被关进了收押中心二楼0.18平方米的铁笼子。那天室内温度35摄氏度,8个多小时,我只喝了一小汤匙水,没有吃任何东西,身上的衣服被汗浸湿透了好几次。 当晚又被关进了五楼的“高度戒备监区”,在0.7平方米的铁笼子里两个星期,每天待在铁笼子里15个小时以上。连续六天不准我洗澡;连续几天不准我喝水、上厕所。我绝食抗议了几天也无效。 姓梁的监区长当着十几个(被关铁笼子的有8人,加“绿马甲”好几个)人的面说: “这个人(指我)给我关死一点,不要给他喝水,不要给他放水(指上厕所)。只要不让他死在这里就行了。” 于是,我愤而提出要求上“老虎凳”。不到两个小时,我的“愿望”就被满足了。上了老虎凳不到十分钟,我双手就肿起来了,头上的汗珠滚滚而下,很快就汇成了汗水的洪流。衣服也很快就湿透了。——由于老虎凳是为比我高十公分的人设计的,我是被拼命往前拉,费了很大的劲才把手铐上去的。我的状况,在围观的人看来很不妙。 几个小时后从老虎凳下来之后,连续五天,我的右手虎口麻木,大拇指不能正常活动。两个月后,大拇指还有被低电压电流连接的麻木感。 有什么人权可言?! 2023年6月8日,在一份监狱要求我填写的档案资料上,我写道: “自从我5月30日来到郴州监狱之后,我没有被当作一个真正的人来对待。无论我作为一个自然人,还是一个被关押的犯人,或是一个政治犯,哪怕是一个罪大恶极的犯人,我都享有一个人最基本的人权。个体人格尊严是全人类整体人格尊严的一部份,人类的整体人格尊严是由每一个个体的人格尊严集合而成。监狱即使要达到某种“改造”人的目的,也不能以践踏和牺牲人类的人格尊严为代价。” 2023年6月25日,我被送往湖南省长沙监狱。我的两箱书不准带进去,就连只拿一本《唐诗三百首》和一本《四书章句集注》也被拒绝。美其名曰“零带入”——这是雷建华监狱长亲自改革的监管措施,是雷监狱长的权威的极致体现之一。和我同一天送到长沙监狱收押中心的一个42岁来自广西柳州的犯人,7月初就死了。我没有看到任何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在收押中心将近两个月,我们不准读书写字,我三次提出借阅书柜里的《史记》也遭拒绝。 2023年8月21日,我下队到了四监区以后,连续五天因为我不愿无缘无故的被命令蹲下,而被按在走廊上。为的是“杀鸡给猴看”。2023年8月27日,我因为拒绝被强制要求唱红歌,被犯人和警察先后殴打。监区最高大的谢某军警官一脚把我踢飞后说:“涉及到政治原因,打了也白打。不服你就去纪委告去检察院告,去监狱长那里去告,你去哪里告我都不怕!” 有什么人权可言?! 2023年8月29日,我由于不准上厕所,憋尿憋得太久,等到集体“放水”的时候,我一泡尿断断续续撒了20分钟才撒完。撒出来的尿像被切断成一截一截的。就在当天,我被警官口头作出惩罚: 每天上午、下午打开水的时候,只准给我打别人的1/3至1/2的份量;每天只准我上午、下午分别上一次厕所。庆幸的是,我遇到了稍有良知的“吴妈妈”,这个处罚没有被严格执行。一个星期后,让我恢复到完全按“规定”的规格打开水和放水。但每天只准打两次开水的规矩,直到我2024年10月29日回家也没有打破。我几乎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在焦渴中等上两到三个小时才能喝上开水。哪怕前列腺炎有多严重,也得不到有效治疗。且在2023年8月21日至2023年12月30日期间,我和其他人“打报告”上厕所,总共只有8次,有5次被硬生生地挡了回来。 有什么人权可言? 简直是连动物都不如! 在长沙监狱服刑一年四个月,我只读了五本书,还没有在河源监狱一个月读的书多。因为我在长沙监狱要么是被禁止读书,要么就是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读书。我持续练了六年的书法之路被硬生生斩断,毛笔都没摸过。 正如我在写给雷监狱长的那封永远得不到回应的信里所写的,自从我的两箱书被挡在长沙监狱门外的那一刻起,我在长沙监狱里的服刑生涯就注意是一场恶梦!因为对于持续读了十几年书的我来说,如果有书可以读的话,哪怕身处地狱我也能够忍受;反之,即使是在天堂,如果禁止我读书的话,我也觉得是身在地狱之中。感谢长沙监狱教狱科,在2024年3月3日我被警察打了,投诉无门之后,3月8日给我转了一本弗朗西斯.福山先生的《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使我渐渐地活过来了。 在2024年8月份严格执行“9511”之前的一年一个月里,我们平均每周工作时间超过60个小时。 在2024年3月23日搬到长沙监狱新址以后,有一个多月,我们甚至被强制要求加中班(我本人加过一次,在170多个人的中队里,每天至少有几十个人被强制要求加中班)。一直以来,完不成任务的人,被各种各样的惩罚伺候。 在新址,为了追求所谓的“就餐秩序”,每天上午和下午收工之前,就让人把我们吃的用不锈钢盘子装的饭菜摆在不锈钢桌上,等我们吃饭的时候,饭菜基本上都是冰凉的。即使是在3月份,很多人因为身体不好,还穿着棉衣的情况下也是这样。我反映了多次,毫无改善。我记得,我们家十几年前养猪的时候,我家的猪都要吃热的猪潲,泠的根本不吃。 我做为一个人权捍卫者,却落到了连猪都不如的境地。 2020年谢文飞第二次坐牢前来杭州看望朱虞夫 有什么人权可言? 很多人会说,我们的监狱法第七条不是堂而皇之地规定了,要保障服刑人员的权利以及我们的人格尊严受到保护的吗?我相信,真正清醒的人都清楚,我们离法治社会还有(在短期内如果不是越来越远的话)很遥远的距离。 况且,我们的雷监狱长在大会上公开讲话时说,我们的身份是罪犯,是通常所说的“坏人”(关于这点我要严正抗议,并且在时机成熟之后要求雷监狱长公开承认错误)就是要接受惩罚的;而且长沙监狱已经太好了,好到了中国第一流、湖南第一的地步。再好的话,就会导致那些生活不如意的人,在狄更斯的指引下,来投奔长沙监狱了。雷监狱长在大会上还要求我们罪犯,要时时刻刻记住那墙上的“灵魂三问”——那是与“康德三问”完全悖反的东西。 因此,在雷监狱长的英明领导之下,在他的雷厉风行的淫威下,鲜有人敢去投诉的。即使投诉,就像我在被打之后,写给驻监检察官的信暨要求会见我的律师张磊律师要求申诉的信,遭到被当着我的面撕毁的下场。 在中国的监狱里,尤其是在我们长沙监狱里,不要再跟我提什么人权! 这就是长沙监狱掷地有声的宣言! 法国思想家伊佐说: 考察一国之文明程度,视其监狱管理制度可决也。 诚哉斯言! ——人权捍卫者谢文飞冒死书于2024年世界人权日 What Human Rights Can There Be? — XIE Wenfei’s Testimony from Prison Writer: XIE, Wenfei Editor: WANG, Gloria  ...

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六·四”

         作者:邢文娟 编辑:韩立华   责任编辑:罗志飞   校对:熊辩        2025年6月2日,洛杉矶“六·四”纪念馆正式开馆。我怀着复杂的心情走了进去,既有对那段被沉封历史的好奇,也有无法言说的沉重与悲痛。        馆内灯光被调得很暗,外面刺眼的阳光和里面昏暗的灯光形成强烈反差,让我一时竟然难以适应。在几秒钟的黑暗里,我感到自己似乎被卷入到了那个被遮蔽三十多年的时空。片刻后,眼睛适应了室内亮度,我缓缓沿着左边的通道走过去,墙上的一张张照片映入眼帘。那些定格的瞬间——广场上的学生、举着标语的市民、临时搭起的广播台——都像是在无声地诉说。读着旁边的文字说明,我的脚步不由得放慢,心情压抑而沉重。        当我看到那些年轻的学生,为了民主和自由、为了反对腐败、为了争取国家更美好的未来,不惧在天安门广场上静坐时,我的心被深深震撼。那是怎样的一种勇气?在那个年代,他们本可以选择安稳的生活度过一生,但他们为了国家的未来,人民的美好生活,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站出来,冲在危险最前面……        我在展厅里伫立良久,胸口像被压着一块石头。那些影像和文字不仅让我看到三十多年前的热血与牺牲,更让我开始在内心里思考:这段历史与今天的我们有什么关系?        走出展厅时,我不禁又在问自己:我们为什么要纪念“六·四”?而答案似乎又那么清晰。 铭记真相,不让历史消失        1989 年的那场学潮,是一场学生和市民自发的运动。他们呼吁的是反腐败、要民主、求公平,这些诉求放在今天任何一个国家依然不会过时。然而,这场运动最后以被武力镇压而告终,造成无数死伤,给全社会带来无法愈合的创伤。因为事件的相关信息一直被严格封锁,直到今天,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仍不知道当年发生了什么。        然而,历史不会因为封锁而消失。纪念“六·四”,就是为了对抗遗忘,把真相留在人们心中。一个民族如果失去民族记忆,就会迷失未来前行的方向。 缅怀牺牲者,守护人性底线        在那场风波中,很多年轻的生命定格在了二十岁,那正是花一样美好的年纪,他们没能看到未来,却用自己的牺牲唤醒了人们对自由与尊严的思考。纪念“六·四”,就是对这些人最基本的尊重。一个社会如果不能对为正义付出代价的人表达敬意,那么人性的底线就会慢慢被侵蚀。       这种纪念,不仅是哀悼,更是告诉我们后来的人:自由不是理所当然的,曾经有人为之流血,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 反思制度缺陷,避免悲剧重演        “六·四”的发生并非偶然,是社会矛盾长期累积,加之当时缺乏制度化的沟通机制,最终导致矛盾激化,集中爆发。如果一个社会不允许公开对话,不允许合理表达诉求,那么冲突就可能在某个时点以一种异常激烈的方式爆发。       纪念“六·四”,就是不断在提醒当局和我们自己:社会改革需要制度保障,国家治理需要公平透明,唯有如此,才能避免悲剧再一次发生。 启发后人思考,推动社会进步        纪念“六·四”,并不是要求人们停留在痛苦里,而是要让后人懂得思考: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社会?我们该如何对待我们国家和人民?      “六·四”是一代青年学生为了国家前途而做出的努力尝试,也是普通民众对国家公平公正的呼喊。今天的我们,或许无法立即改变现实,但我们可以通过反思和行动,让社会往更自由、更公平的方向逐步前进。纪念“六·四”,是我们每一位后来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结语         三十六年过去了,“六·四”依然值得被铭记。纪念它,是为了守护历史真相,缅怀那些牺牲的人,反思制度缺陷,启迪未来一代接续追求自由与尊严的勇气,是真正的担当! Why We Must Commemorate June Fourth Author: Xing Wenjuan Edited:...

我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居民,我是中华民国的遗民

作者:赵杰 编辑:韩唳 青天白日下的心声 2025年10月4日清晨,我来到洛杉矶蒙特利公园市的巴恩斯公园,参加由加州台湾同乡联谊会举办的中华民国114周年双十国庆升旗典礼。当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帜在风中升起时,我心里涌上一股难以言喻的激动,百感交集。 从在国内冒着风险突破中共的网络围墙,第一次真正了解中国近代史开始,我就为中华民国的坎坷命运感到悲哀,并始终认同自己是中华民国的一员。今天,第一次在海外亲身经历为它庆生,我更加清楚地告诉自己:我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居民,我是中华民国的遗民。 I Am Not a Resid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I Am a Survivor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uthor...

血祸

作者:钟然 编辑:钟然   责任编辑:罗志飞   校对:李杰   翻译:刘芳 摘要:90年代河南“血浆经济”导致大规模艾滋病感染,政府为掩盖工作失误打压抗艾勇士高耀洁,至其被迫移居美国最终在美逝世。 1992年,河南省卫生厅和河南红会血液中心达成协议,将血液计划指标一次性拔高到原来的两倍,企图超额完成分配的献血指标。在当时的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以及担任河南省卫生厅厅长的刘全喜大力推动下,卖血更是成为一种风潮,政府更是提出了“要想奔小康,赶紧卖血浆”的宣传语,而河南睢县电视台更是在广告中宣称“不卖血就是不爱国”,大量农村人口参与其中。 1996年,高耀洁教授在河南省会第一次会诊到艾滋病人,发现感染源来自于血库,随后开始对艾滋病疫情的调查,并自行出资进行防艾宣传活动。在深入调查后高耀洁得出令人震惊的结论,河南省内共有140万人参与“血浆经济”,以每个县平均2万人感染计算,至少有102万人感染艾滋病! 河南省商水县西赵桥村一家四口,丈夫和妻子因为献血感染艾滋病毒,妻子于1997年夏天死于艾滋病,她是这个村里第一例年夏天死于艾滋病感染的病人。 艾滋孤儿高闯与养母(左)和高耀洁(右)在一起 2004年,她与衡阳消防兵、梁雨润、尾山宏、钟南山、达吾提·阿西木、杨利伟、巴金(舒以代)一同被评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3年十大年度人物”。 2001年,文楼村的村民告诉来访记者,他们希望提出诉讼,但不知道该把谁推上被告席 宁陵县因分娩输血感染艾滋病毒和丙肝病毒的产妇到北京上访 宁陵县200多名产妇输血感染艾滋病毒,上面不追究责任反而极力袒护,受害者上访就打压,两名上访者被判刑,近10人被刑拘。 河南省有数以百万计的人被艾滋病摧残,但未曾有一名官员为此负责。高耀洁勇于曝光事实,而地方政府则希望掩盖因工作失误、失职以造成的艾滋病蔓延。他们常以维护地方形象或保护国家机密为借口驱逐高耀洁。高的女儿郭炎光,因为高耀洁的“防艾”工作受到地方政府和工作单位的敌视和压制,最终失去工作,母女关系受到严重影响。 高耀洁获得了几个国际社会的奖项后,中国政府才准许她访问美国,2007年3月14日,高耀洁在美国首府华盛顿接受“生命之音”2007年度“全球女性领袖”奖。14日下午,希拉里在她的办公室单独接见了高耀洁。 2016年10月,高耀洁于纽约曼哈顿的公寓 2010年3月,高耀洁被哥伦比亚大学聘为访问学者,住在附近一所公寓里,由护工照顾她的生活,深居简出,继续她的艾滋病事业,短短几年写下7本有关艾滋病疫情的书和一本诗词。“因为我要把真相告诉全世界,”她在回忆录里写道。 高耀洁医生2023年12月10日过世,享年95岁。她的葬礼18日在纽约上州的芬克里夫墓园举办。 The Blood-borne AIDS Tragedy Author: ZHONG Ran Editor: ZHONG Ran   Executive Editor: LUO Zhifei   Proofreader: LI J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