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ngxin Zhang

Exclusive Content

马群:我在洛杉矶星光大道声援《香港47人案》

我是中国民主党党员马群,我在洛杉矶星光大道声援《香港47人案》,时代革命,光复香港! 一次街头行动不能促成中国的政治变革,但只要能让海外华人、美国人以及墙内人看清一点点的中共邪恶本质,我们的行动就会变得有意义。 作者:马群   责任编辑:罗志飞 I am Ma Qun, a member of the China Democracy Party. I stood on Hollywood Walk of Fame in Los Angeles to voice...

吕峰:我在洛杉矶中国领事馆前发声

我叫吕峰,中国民主党党员, 我在洛杉矶中国领事馆前发声: 有共产,无私产,私产不仅指金钱,也包括自由和尊严。 因为镰刀和锤子,代表收割与镇压。 作者:吕峰  责任编辑:罗志飞 My name is Lü Feng, and I am a member of the China Democracy Party. I raised my voice in front of the Chinese...

陈星力:民主的朝阳能够照耀中华,照耀香港!

我是中国民主党员陈星力。1997年前的香港是亚洲金融中心,1997年后的香港沦为亚洲金融中心遗址。为香港扼腕叹息,望有朝一日,民主的朝阳能够照耀中华,照耀香港! 作者:陈星力  责任编辑:罗志飞 I am Chen Xingli, a member of the China Democracy Party. Before 1997, Hong Kong was the financial center of Asia. After 1997, it has...

藍花楹之願(詩歌)

作者:聞浪  编辑:王梦梦   责任编辑:罗志飞 盛開了一個月的藍花楹散佈在洛杉磯的大街小巷盈盈如夢淡香撩魂 有人說它象徵在壓迫下仍不放棄希望有人說它象徵對自由與尊嚴的深深嚮往 今天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更願意把它當成一種祝福送給36年前倒在槍口下的青年送給36年後仍堅守真相的我們 願記憶不被塵封,願理想如光般閃耀哪怕風吹落花,歲月斑駁我們仍願相信——那紫藍色的燦爛終將開在每個覺醒的靈魂之上…… 不是每個名字都能被刻進碑石不是每段歷史都能出現在課本與年表…… 可我們記得記得那一夜的沈默與槍聲記得廣場上的歌聲與眼淚記得倒在血泊中的手緊緊攥著的《民主與法治》記得額頭紮帶上樸實真誠的“自由萬歲”! 我們記得這一切我們仍在路上,步履堅定不為仇恨,只為願景不止悼唸,還有點燃 我們相信——那個春天尚未落幕那些罪惡終將被審判 以夢為炬,以真相為刃讓我們一同斬破謊言與恐懼藍花楹終會踏破高牆迎接那真正自由、不受極權玷污的春天 ……

我为什么参与中国民主化运动

作者:田永德  编辑:冯仍 胡丽莉  责任编辑:罗志飞 许多人问我,为什么会参与中国民主化运动。这并不是一个突然的决定,而是我在看清现实之后,逐步形成的坚定选择。 加代,号称“深圳王”,本名任家忠。网络上查不到他的祖父是谁,有人说他是任仲夷的后代。加代于2020年因病去世。按他所作所为,被枪毙几次都不为过。他背后的靠山包括邓小平之子邓朴方、江泽民之子江绵恒、李鹏之子李小勇、周永康之子周斌等。他的“兄弟”还有山东的聂磊、山西的李满林、黑龙江的李正光等人。 最近,我在百度视频上听了不少关于加代及其朋友的故事。听完之后的感受是:尽管社会上将他描绘为仗义疏财、胆大生猛的人物,但归根结底,他仍是个仗势欺人、横行霸道的恶棍。人们所谓的“巧取豪夺”,实际上就是毫无底线地草菅人命、穷凶极恶。即便他们的对手同样不是善类,也不能掩盖他们自身的罪恶本质。 加代仗着后台,在社会上横行无忌,动辄纠集数百人持枪抢矿、抢生意,打压竞争对手。即使事情闹到了公安或武警那里,也总有人出面“摆平”,为其开脱。 中国人往往被中共电视上那些领导人的讲话所蒙蔽,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但现实是,一旦这些人遇到麻烦,他们所谓的“靠山”处理事情时不是威胁就是拉拢,要不就是直接“拿下”。手段不同,本质却一样——他们所有的考量,归根结底都是利益,毫无例外。 这也解释了习近平为何能够第三次连任。我得出的判断是:“习近平已经将各方利益重新分配妥当,因此得到了他们的支持。” 从加代及其背后势力的行径中,我逐渐意识到,这类现象绝非个别人的腐败与暴力,而是中共体制内部深层权力勾结的冰山一角。所谓“法治”在这些人面前形同虚设,而整个社会资源的分配和运作,早已被少数掌权者及其家族垄断。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开始重新审视我曾相信的“体制内改革”的可能性。 也正因为如此,我对自己曾持有的“改良主义”观点感到可笑。在这样的中国,改良主义是一种极为幼稚的幻想。中国的民主化,必须由下而上推进;所谓“由上而下”的体制改革,不过是痴人说梦。 自2006年起,我开始走访全国各地,拜会民运前辈。其中有“79一代”“89一代”和“98一代”的代表人物。我的结论是:中国民运的前辈,大多是内心纯良之人。他们冒着身家性命的风险与中共抗争,真正企图通过民运谋取个人利益的,凤毛麟角。正如安徽一位王姓前辈对我说: “有人说我们搞民运,是为了将来自己能捞点好处,这种说法站不住脚。第一,中国实现民主的那一天遥遥无期,到那时我们也许早已不在人世,我们所坚持的,只是对得起自己的内心;第二,即便有人希望将来有所收获,那也是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的民主进程,为什么不能呢?如果因为害怕被误解而什么都不做,那才是真正中了那些人的圈套。” 我知道,确实有人怀疑民运人士的动机。那么我举一个我亲历的例子:杨天水。 杨天水第一次被判刑10年,始终不认罪,服满全刑。他亲口对我说: “我的前妻等了我七年。每年她都会问我:你出来后还打算坚持吗?如果不坚持,我们就好好过日子。但我告诉她,我不会放弃,也绝不妥协。于是,在我入狱第七年,她和我离婚了。” 2005年12月23日下午3点半,杨天水再次被捕,随后被判刑12年。2017年8月,杨天水的外甥传出消息:他在狱中被查出患有脑癌。全球许多朋友伸出援手,仅用一周就筹集到30万元人民币用于治疗,但最终仍未能挽救他的生命。他离世时,距离刑满出狱仅四个多月。 2006年6月,杭州民主党前辈王荣清在向他人介绍我时说:“这是田永德,内蒙古的民主党人。”当时我立即否认,说自己不是。那时的我刚接触民运,对民运历史了解不深,也不确定自己未来是否会真正投入其中。但随着与更多中国民主党人的接触,在与这些前辈的深入交流中,我不仅被他们的坚定信念所打动,也开始思考自己的位置与责任。我逐渐明白,民主事业并非遥不可及的理想,也不是少数人的使命,它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与参与。这个觉悟,促使我认真思考:我是否也应成为其中一员?我坚定了要终生参与中国民主化运动的信念,并最终加入了中国民主党。 我深知,前辈们对中国民主化的决心是何等坚定,也明白他们对可能付出的代价早有准备。正是他们这种义无反顾的精神,深深打动并激励着我。 中国民主化的道路异常艰难,只有真正身处其中的人,才能体会那种孤独与坚持、希望与失望交织的真实感受。《在野党》的复刊,或许只是我们在时代洪流中一次微小的回响,但它凝聚着一代人的信念与担当。它不是为了缅怀过去,而是为了延续一个不曾熄灭的声音——那个对真相、正义和自由始终不肯妥协的声音。 我希望,我们能以《在野党》为平台,不只是记录抗争的历程,更要激发思考、汇聚共识、拓展视野。在风起云涌的时代中,我们要以坚定的步伐回应沉默,用笔与思想拓出前路。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为中国的未来留下一块清晰的坐标——那就是:民主、法治与人的尊严。 照片说明:前排左起:查建国、朱虞夫、胡石根、李海;第二排左起:郑建伟、李金芳、田永德、邹女士、康玉春。此照片为朱虞夫先生第二次出狱后前往北京访友时所拍。 Why I Chose to Join China’s Democracy Movement By Tian Yongde Edited by Feng Reng, Hu Lili · Final Editor: Luo Zhifei  Translator:...

在野之火:走在毛庆祥先生身边

——献给《在野党》创刊主编毛庆祥先生 作者:冯仍   编辑:鲁慧文   责任编辑:罗志飞 在中国漫长的黑暗岁月中,总有人愿意为光明燃尽自己。毛庆祥,这个在体制记录中并不显赫的名字,却是中国民主运动中不可忽视的火种。他用一生诠释了“在野”的真正含义:不身居权位,却心系国家命运;不附主流,却从不噤声。他走过的路,是由信念、牺牲与良知铸就的十字架。 一、生于农村,走向公民觉醒之路1950年6月,毛庆祥出生于浙江杭州的一个普通农家。青年时代参军,退役后在杭州磁钢厂任职。他本可以像千万工人一样,顺从现实、平凡度日,但1976年春,他走上天安门广场,参与“四五运动”,并因此首次被捕。虽然这场运动后来被“平反”,但他的命运自此改写,踏上了一条不同的人生道路。 二、从民主墙到监狱墙:初心不改1978年,“北京之春”的余热犹存,毛庆祥投身杭州民主墙运动,参与民刊《之江》《华东》的编辑工作。他清楚地看到体制如何制造愚民、掏空良知、用贪腐压制正义。他选择以笔为器,记录、质问、抗议;以良知对抗沉默的现实。1981年,他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再度入狱三年。他的“罪”,无非是几句真话,而他无怨无悔,更加坚定地说:“国家若无宪政,人民永无宁日。” 三、创办《在野党》:以笔为枪,点燃火种1998年,中国市场化改革二十年,社会贫富悬殊、官僚腐败丛生。“稳定压倒一切”的口号压制一切异议。在这样的高压下,毛庆祥毅然参与组建“中国民主党浙江筹委会”,并发起创办《在野党》杂志,自任主编。这本刊物,成为当时极少数公开倡导民主宪政、系统提出政治改革方案的地下刊物之一,也是中国民主运动中的一簇明火。1999年6月19日,他第三次被捕,因“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八年徒刑,并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在狱中,他饱受精神与肉体的摧残,却从未妥协。2007年出狱时,他平静地说:“中国需要民主,我依然相信这一点。” 四、“在野之火”从未熄灭很多人曾问他:“值吗?”一个年近半百的普通工人,为了遥不可及的宪政理想,将生命中最宝贵的八年交付铁窗。毛庆祥的回答,不在纸上,而在他的生命本身。他不是名人,不是学者,却是《在野党》精神最真实的奠基者。他的语言不喧哗,却穿透高墙;他的思想不虚浮,而是深植泥土。对他而言,“民主”不是口号,而是生活方式、社会底线、国家出路。 五、我们接过笔,也接过火今天纪念毛庆祥,不只是缅怀一位老人,更是致敬那份“敢为自由坐牢”的勇气。在这片沉默太久的土地上,每一个不肯闭嘴的人,都是未来的种子。每一位被囚禁的良知,终将化作历史的烈火。毛庆祥已将他的笔迹深深刻入时代的记忆,而今,我们接过笔,也接过火。正如他曾坚定写下的:“靠枪毙几个贪官不能救中国,只有制度制衡、民主法治,才是长治久安之道。”这不仅是他的信念,也应成为我们的方向。在牢狱之外,我们继续呐喊——因为我们深知,自由,从来都不是被赐予的,而是有人为它受过难。 The Fire of the Opposition: Walking Beside Mr. Mao Qingxiang In Memory of Mao Qingxiang, Founding Editor-in-Chief of The Opposition Party By Feng R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