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评论

民脂民膏的祭品

作者:熊辩 编辑:朱虞夫 韩瑞媛 责任编辑:罗志飞 翻译:吕峰 2025年的“9·3”阅兵,在北京长安街上声势浩大:坦克、导弹、战机依次亮相,队列整齐划一,被官媒塑造成一幅“盛世图景”。然而,与这“盛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失业、倒闭潮在全国蔓延,人民生活日益困顿。 这场阅兵究竟花费了多少?官方从未公布。根据分析,总支出估计在360亿至400亿人民币之间。在国家财政窟窿本就难以填补,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开支长期不足的背景下,当局却在这种政治秀场上一掷千金。这场以民脂民膏为燃料的权力狂欢,普通百姓非但不能获得任何切实利益,还要为权力的“面子工程”买单,实乃莫大的悲哀与耻辱! 恐吓与转移:阅兵的真实目的 中共把阅兵称作“国力的展示”,实则是权力的炫耀。对内,它是对民众的一种恐吓:看,我们有足够的军队和武器来镇压一切不满;对外,它是充满敌意的信号:拉仇恨、树假想敌,用武力姿态掩饰其国际孤立。 其更深层的目的是转移矛盾。眼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制造业外流,失业问题严重。许多人被迫下岗,却要在电视机前观看一场与自己生存毫不相干的军备狂欢。政权需要制造“外部威胁”的氛围,把百姓的注意力从就业、医疗、住房等切身问题上引开。阅兵的轰鸣,不仅仅是虚张声势,更是掩盖内部危机的遮羞布。 谎言与真相:被牺牲的民生 一场阅兵,耗尽国力,粉饰太平,却无法掩盖社会的不公和体制的腐朽。真正的国家强大,不在于街头摆放多少导弹,而在于百姓是否安居乐业,是否享有自由与尊严。阅兵背后凸显的恰恰相反:资源被挥霍,民生被漠视,权力被神化。 值得一提的是,阅兵前流出的普京、习近平、金正恩三位极权巨头热聊器官移植的视频,更揭示了这套权力逻辑的残暴内核。一个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大量来路不明的移植手术,却对质询始终避而不谈的政权,早已在暗中将民众的身体当作维持权力和利益的工具。可怜的百姓至死都不知,自身已沦为可被交易的资源。 此次阅兵深刻展露出中共的本质:它以谎言治国,以暴力维稳,以虚假繁荣欺骗百姓。它宁愿挥霍国库来展示虚假的军力,也不愿拿出真金白银去解决民生之困。它让人民沦为看客与祭品,却逼迫所有人鼓掌叫好。 觉醒与希望 这场阅兵,不是国家的荣耀,而是独裁的丑陋。坦克轰鸣的背后,是对民众的威吓;战机划破天空的背后,是对自由的践踏。中共所谓的“强大”,不过是建立在压榨百姓、掠夺财富、制造仇恨之上的幻象。一个靠欺骗和高压维系的政权,可以拥有再多的导弹,却无法阻止真相的传播;它可以封锁街头,却无法封锁人心。 中共才是这个民族最大的敌人。它摧毁的不仅是国家的未来,更是亿万人民的尊严与希望。 我们需要的不是一次次劳民伤财的表演,而是一个真正尊重生命、保障公正、倾听民意的制度。只有当人民觉醒,勇敢拒绝被谎言与恐惧所奴役,这个民族才可能迎来真正的尊严。 当枪炮成为掌权者的装饰,人民的痛苦就注定被掩埋在鼓声之下。请看这首诗,写给“9·3”这场权力的表演: 阅兵幻象 喧天锣鼓掩悲声, 横行铁甲黩武功。 民脂滴滴化灰蝶, 赤旗飘飘血染红。 山河寂寥人心冷, 权贵弹冠争表忠。 “九三”类聚弔形影, 独裁日暮途已穷。 ...

九三阅兵——独裁的虚伪盛典

作者:李聪玲 编辑:钟然  责任编辑:罗志飞  翻译:程铭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空再度回荡起轰鸣的战机声和坦克履带的轧地声。中共以所谓 “抗战胜利八十周年” 为名举行的九三大阅兵,铺张之巨、场面之盛,堪称近年来中国最耗费民脂民膏的一场政治秀。据外界估算,本次阅兵开支高达数百亿元人民币,这笔巨款足以建造千所乡村学校,足以改善无数因洪水、地震而流离失所家庭的生活。然而,习近平并不在乎。他需要的不是民生,而是向世界展示所谓 “强国” 的幻象。中国经济正在下滑,青年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矛盾如火山般酝酿。阅兵不是为了纪念抗战,而是为了麻痹国民、震慑社会、掩盖危机。独裁者深知:枪炮和队列,可以暂时让人噤声。 在这场大秀中,数十万军人被迫站立数小时,烈日曝晒;数以百万计的北京市民被限制出行,商店停业,快递停运,甚至连医院探视都被压缩到极限。所谓 “全民同庆” ,实际上是全民被迫为习近平的独裁舞台让路。这不是国家的庆典,而是一个人的加冕仪式。类似的景象并非首次上演。2015年 “九三阅兵” 、2019年 “国庆七十周年阅兵” ,每一次都伴随着巨额开支与全民受难。道路被封锁、工厂被停产、空气必须 “净化” ,甚至连鸽子和风筝都被视为 “安全威胁” 。这是一种典型的极权仪式:让全体国民为独裁者的虚荣让路,让整个社会为一个人的形象牺牲。本应服务人民的军队,被迫成为独裁者的装饰品。本应保障社会运行的城市,被迫暂停运转。中共一再宣称 “人民当家作主” ,但在这样的场景里,人民不过是背景板和道具。 此次阅兵的重点,不是纪念历史,而是威胁当下。中共展示了陆基核导弹DF-61、空射核导弹JL-1、潜射导弹JL-3等一系列针对台湾与美国的战略武器,媒体甚至刻意强调 “台湾海峡尽在火力覆盖之下” 。习近平在讲话中声称 “不容任何人分裂祖国” ,这实际上是将数千万台湾人民的民主选择视为 “敌对行动”...

哪怕活在黑夜,也要守护生存的光明

作者:陈婷编辑:韩唳 责任编辑:胡丽莉 翻译:吕峰 在这个全球高速流转、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人类最基础的自由——生存的权利——却在某些阴暗角落悄然滑落谷底。一则原本意图掩盖的信息意外泄露,让世人短暂撕开了遮羞布,也照见了现实的冰冷真相。 9月23日中共举办的一场阅兵活动中,一段麦克风未关闭的录音引爆全球舆论:习近平与普京的对话中,涉及“器官移植”与“长生不老”字眼,引起外界广泛关注与震惊。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克·约翰逊随即发声谴责,称: “我们听过太多恐怖的中国器官移植故事,这些器官都来自‘不情愿的捐献者’,这样说已经是轻描淡写了。”他的语气不带修辞,却比任何宣传口号更具穿透力:“他们的世界观是何等邪恶!” 这不是第一次关于“活摘器官”的真相浮出水面,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早在2006年起,数以千计的证人证言、研究报告、国际媒体调查便反复指出:中国境内存在系统性、国家支持的强制器官摘取,受害者多为宗教信仰者、良心犯,尤其是法轮功修炼者、西藏僧人、维吾尔族群体。2019年“独立中国法庭”判定,中共确实“持续多年大规模活摘器官”,构成“反人类罪”。2021年,联合国人权专家再次发出警告,对中共“以种族、宗教信仰为目标群体的器官掠夺”表示“深切担忧”。 麦克风事件之所以格外刺目,在于它的“日常性”:这不是秘密会议,也不是私人访谈,而是在举国欢庆的天安门前、世界领袖聚焦的场合中自然流露出的“内部默契”。那一刻,器官并不是生命的延续,而是某些特权者用于维系自我权力、欲望与生命延长的筹码。而“人”,在这种语境下,不再是拥有独立人格与尊严的生命体,而是冰冷数字、临床指标、可替代的“零件”。 我们必须追问:当一个国家的权力中心可以将他人的身体视为备用仓库,其余的“自由”是否还有意义?在这样的体制中,生存的权利若无法保障,言论自由、信仰自由、迁徙自由等权利几乎全数归零。一个活着的人若无权保有自己的身体,那么他在精神、政治、社会上的“自由”也不过是纸面幻象。 佛教中将世界划为六道轮回,其中“人道”最为殊胜,因人具有理智、觉性与修行的可能。但若一个社会将人贬低为供他人食用、拆解的“部件”,则这个世界已从“人道”堕落为“畜生道”。那不是比喻,是现实。贪婪驱动着“器官移植产业链”;恐惧令被关押者噤声;麻木让旁观者习以为常。正是这些因素,将“人间”一步步推向失控的深渊。 藏传佛教堪布索达吉曾说:“若一个人放弃了对他人生命的尊重,他已经开始远离善根。”这一句话,不只是修行者的自警,更应是每一个人类社会制度设计的底线。器官移植本是延续生命的医学奇迹,如今却成为剥夺他人生存权利的罪恶通道。在权力遮蔽之下,它从慈悲走向残暴,从救人走向谋杀。 在这样的现实中,保持觉知,是每个清醒者的起点。觉知不是愤怒的爆发,而是持续的、不愿接受不公的决心。不因恐惧噤声,不因沉默妥协,不因疲惫遗忘。这种觉知,本身就是一种抵抗。 从宗教伦理的角度看,器官摘取并非不能讨论。但任何建立在“非自愿”基础上的器官获取,都是对伦理的践踏。基督教强调“生命是上帝的赐予”;佛教认为“身体为父母所授,不应轻毁”;伊斯兰教强调“清洁与正义”;犹太教甚至明文禁止未经同意的尸体使用。这些传统并非古旧条文,而是文明之所以为文明的根基。 面对中国日益成熟且秘密化的器官“产业链”,世界必须共同作出回应。首先,各国应通过与美国《制止强制器官摘取法案》类似的法律,禁止与涉及强摘行为的医院、研究单位、医疗供应商合作。其次,应设立全球器官移植追踪机制,严查跨国移植旅游。第三,所有信仰团体应联合发声,将此事提升为全球道义议题,抵制所有将人体视为交易对象的邪恶实践。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回应。在社交网络上转发真相;在社群中讲述事实;在自己的生活中拒绝冷漠——这些微小的行动加总,便能撬动现实的边界。 正如藏地修行者所说:“即使在最黑暗的洞穴中,哪怕一束光也能照亮方向。”这束光,不是别人给的,而是我们自己点燃的。 若世界是一片黑夜,愿我们仍能点灯前行;若制度是高墙,愿我们的声音成为裂缝中的风。生存的自由,绝不能成为少数人延命的工具,而应是所有人的底线。为此,我们必须行动、必须呼吁、必须抵抗。因为,一旦生存权被夺走,其余一切自由都将成为空谈。而一个社会、一个国家,若连最基本的生存自由都不再保障,它也终将失去合法存在的道义根基。哪怕活在暗夜,也要守住生存的光明。Even in the Darkest Night, We Must Guard the Light of Life—On the CCP Military Parade Microphone Incident Author: Chen Ting Editor:...

独裁者的长生梦:习近平与普京的权力幻想

作者:毛一炜YIWEI MAO编辑:钟然 责任编辑:罗志飞 翻译:吕峰 最近,一段热麦克风录音引发国际关注。普京谈到器官移植和生物技术,声称“人类可以越活越年轻”,甚至“长生不老”,习近平回应:“本世纪,人可能能活到150岁。”表面上,这像是科学讨论,但仔细分析,这是一场赤裸裸的权力表演,暴露出中共与俄罗斯独裁者对个人统治的极端痴迷。 习近平和普京都是典型的独裁者。习近平在中国取消国家领导人的任期限制,把个人权力集中到顶点;普京在俄罗斯二十多年掌控政权,通过政治打压、媒体控制削弱民主。两国制度虽不同,但本质一致:权力至上,民众无权。所谓“长生不老”,不是科技理想,而是独裁者希望通过延长生命继续统治、延续个人权力的荒谬幻想。 中共统治下,中国民众被严密控制,言论自由受限,异议人士遭到迫害,普通人的生活被剥夺。习近平讨论如何活到150岁,并非为了民生,而是彰显个人权力的无限膨胀。普通百姓在教育、医疗、住房和社会不公的重压下苦苦挣扎,却看不到领导者的丝毫关心。这正是独裁的残酷:统治者只在意自身利益,人民永远成为牺牲品。 普京的俄罗斯同样如此。长期掌权的他,通过操纵政治和法律手段延长统治周期,同时限制媒体自由、打压反对派,剥夺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权利。两位独裁者的所谓对话,并非科学探索,而是权力狂妄的象征——科技被转化为延续个人统治的工具,普通民众的命运被彻底漠视。 独裁者的幻想背后,是制度的深度腐败与严重失衡。权力无限集中,法律形同虚设,社会资源被少数人垄断。习近平与普京讨论所谓的“长寿”,不过是借科技幻想掩盖独裁本质:他们无视社会公正与民众福祉,唯一关心的,是权力延续。独裁从不会以民众利益为先,它永远只是少数人利益的延伸。中共独裁不仅危害中国,也威胁世界。习近平对“长生”的幻想,象征其对权力永恒掌控的野心。普通人无法依靠幻想改变命运,必须依靠制度、舆论和行动去制衡独裁。科技不会让独裁变得仁慈,它只会让它更危险、更肆无忌惮。 习近平和普京的热麦克风事件提醒我们:独裁的荒谬,不在于科技本身,而在于其权力逻辑。民众真正需要关注的,是自由、法治和社会公义,而非独裁者的“长生梦想”。独裁者永远无视普通人的权利,他们所谓的永生,不过是延续个人统治、巩固权力的工具。 我们不能沉默。必须揭露中共和其他独裁政权的本质,让权力永远受到约束,让制度制衡个人,让公民敢于发声。独裁者的幻想绝不能凌驾于人民之上。民众的觉醒,才是守护自由、抵御独裁的根本力量。中共独裁已让中国社会付出惨重代价:言论受限、社会公平缺失、民众自由被剥夺。习近平所谓的“长生幻想”,只是权力膨胀的象征,是对独裁危险性的赤裸警示。全世界必须清醒看到,独裁不会因科技而仁慈,它只会变本加厉地压迫、剥夺和控制。唯有制度制衡与民众觉醒,才能让自由、公正与权力约束成为现实,而不被少数人任意践踏。 ...

从“九三阅兵”透视习近平的个人崇拜

作者:罗志飞编辑:胡丽莉 翻译:吕峰 摘要“2025年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阅兵式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习近平也将第三次登上天安门城楼,亲自主持这一象征性强烈的仪式。 2025年9月3日,坦克将再次碾过天安门广场。按照官方设定,这一天是“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纪念大会与大规模阅兵式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习近平也将第三次登上天安门城楼,亲自主持这一象征性强烈的仪式。 阅兵,已经成为他巩固个人权威与强化意识形态叙事的政治工具。从军改、清洗军队高层,到新武器研发和国防工业扩张,阅兵成为其所谓“强军梦”的橱窗——更准确地说,是他个人崇拜工程的橱窗。 (2025年9.3阅兵,三大邪恶独裁者将联合观看军演) 从“首次”到“常态化” 习近平上台仅三年,就按捺不住真实的野心。从2015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开始,2015年,习近平首次打破三十年来“只在国庆阅兵”的惯例,以抗战胜利70周年为名,首次设立“九三阅兵”。此后,他接连在重大节点安排阅兵,在2017年建军90周年、2018年南海海军阅兵、2019年4月青岛海军、2019年国庆70周年、2025年抗战胜利80周年等多个场合安排阅兵,甚至多次选择非首都地区,开创“沙场阅兵”之先河。 相比之下,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三人任期内,均仅举行过一次天安门阅兵。习近平却几乎将阅兵变为其个人政治表演的“年度大戏”,其频率远超以往任何一位中共领导人。 极权美学的集体感官操控 习近平时代的阅兵,不仅是军事演示,更是一场苏联式极权主义美学的集体表演。整齐划一的步伐、排山倒海的装备队列、铺天盖地的民族主义口号,共同营造出一种对“力量与秩序”的视觉崇拜。在这样的场景中,个体被抹去,集体被神化,而最高领袖的地位则在其中被无限放大。 当士兵齐声高呼“首长好”“听党指挥”,当背景音乐响起“忠诚于党”,当镜头聚焦在城楼上的习近平时,这不仅是对军队指挥权的展示,更是一种“向个人宣誓忠诚”的视觉仪式。 话语垄断与历史操控 习近平对阅兵的执念,还源于其对历史叙事的高度控制。他特别擅长将重大纪念日与党国合法性捆绑,比如在2015年九三阅兵上,刻意强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将整个抗战成果归功于中共,而对牺牲惨烈的300百万国军却语焉不详。 不仅如此,阅兵中常穿插播放抗战老兵短片、展示老兵画像、安排抗战主题车队等,目的并非纪念历史,而是“重塑记忆”:把“中共是民族解放的唯一力量”强行塞进全民认知之中,从而进一步强化中共政权的合法性。 领袖图腾与国家宗教 2019年国庆阅兵的群众游行部分,首次安排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历任领袖的巨幅画像,加上习近平他本人的,依次登场。这一安排带有强烈的政治宗教意味——领袖被塑造成图腾式存在,而历史被压缩成一条服务权力合法性的单线叙事。 观众的热泪盈眶不是偶然,而是集体仪式感和视觉操控的结果。这些精心设计的符号,无不在服务一个目的,激发全民的民族主义情感,进而将这种情感与当前政权相绑定。让人们相信,只有习近平才能捍卫民族尊严。 阅兵背后,是对未来的焦虑 在中国经济形势临近崩溃和社会矛盾持续高压的情况下,2025年的再次阅兵,更像是对不确定未来的“政治麻醉剂”。习近平深知,他必须持续制造胜利幻象,才能延续执政正当性。而阅兵,是最有效率也最具象征性的方式之一。 只不过,这种靠阅兵维持的“国家形象”背后,隐藏的是对民众信任的日益流失,是对反对声音的压制,是权力者对“权威幻觉”的沉迷。当民众从短暂的麻醉剂回过味后,依然面对的是生活的巨大压力以及作为韭菜的被收割的命运。 Through the “September 3rd Military Parade” to Observe Xi Jinping’s Cult of Personality Author: Luo Zhifei Editor: Hu Lili Translator:...

投影在重庆的黑夜:戚洪的勇气与呐喊

 作者:毛一炜 YIWEI MAO编辑:胡丽莉  责任编辑:罗志飞翻译:何兴强 8月29日晚,重庆大学城熙街的夜空被一束束光撕裂,投影仪将“没有共产党才有新中国”“自由不是恩赐,要去夺回”等标语映在高楼之间,持续50多分钟。戚洪,一个普通人,用行动向世界宣告:中共的邪恶统治必须被推翻,人民的自由必须自己夺回。  标语直指邪恶:“起来吧,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打倒红色法西斯”。这是对中共残暴统治的控诉,是亿万被压迫者心声的汇聚。在中国,只要公开批评共产党,轻则被封号、监控,重则会被失踪、拘押甚至判刑。戚洪清楚自己面临的风险,但他毫不退缩,用投影仪撕裂沉默,让真相显现,让每一个看到的人明白:中共是践踏自由、扼杀人性的暴政,是一切正义的敌人。   戚洪还留下了一封写给警方的信。在信中,他明确表明自己的立场:行动不是破坏,而是唤醒社会、揭露暴政;他承担自己的行为责任,同时呼吁正义和自由。信件展现出一个事实——反抗邪恶不仅可以理性,更必须承担责任。戚洪没有退缩,没有妥协,他用行动和文字证明:反抗中共暴政,是每一个有良知的人不可回避的责任。  这次行动的意义不仅在于个人勇气,更在于它向社会传递明确信号:沉默只会助长中共的残暴,每一次发声、每一次承担责任,都是对邪恶统治的挑战,是推动自由和正义的武器。中共的统治是邪恶的,是必须被彻底谴责和粉碎的。没有妥协,没有顺从,只有行动和抗争,才能让黑暗被冲击,让人民觉醒。  重庆大学城的夜晚虽然短暂,但戚洪留下的影响长久。投影让人看到被压制的声音,信件体现理性与责任感。两者结合,使行动更具象征意义,也更有力量。自由不会自动到来,邪恶必须被揭露、被反抗。中共的统治永远不能被默认,只要有人敢发声、敢行动,暴政就会被击碎。  戚洪的行动告诉我们:社会进步不是靠沉默,也不是靠顺从,而是靠勇敢的反抗。每一次发声、每一次行动,都是对中共暴政的直接控诉。重庆大学城的投影,也许会被时间冲淡,但戚洪留下的勇气和信件中传达的坚守,将长久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成为反抗暴政的象征。  这是普通人的反共行动,却在沉默的环境中点燃希望。它提醒我们:中共的邪恶统治必须被反抗,正义和自由必须被捍卫。戚洪用行动证明:反抗暴政不仅是勇气,更是一种责任,是对自由的坚持,是对未来的呼喊。每一次光亮的投影,都是对黑暗的控诉;每一封信,都在提醒人们:自由不会自动到来,邪恶的统治必须被彻底粉碎,人民必须站起来夺回自己的权利。 Projection in Chongqing’s Night: The Courage and Outcry of Qi Hong Author: Yiwei MaoEditor: Hu LiliResponsible Editor: Luo ZhifeiTranslation: He Xingqiang Abstract: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