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hu Lu

Exclusive Content

从64屠杀到香港的沦陷——看中共的吃相之恶

作者:刘霜原 编辑:胡丽莉 责任:罗志飞 1989年,北京的街头曾短暂燃起希望的火光。那一年,无数青年用血肉之躯呼喊“自由、民主、法治”的口号,却在六四清晨,被坦克碾碎于长安街上,震惊世界。自此,中共向世人展示了什么叫“吃相之恶”——不仅杀人于街头,更是公然否认,强行封锁真相压制集体噤声、将历史封存成禁区。 三十年后,这种暴戾没有丝毫收敛,反而更具欺骗性与毁灭力——香港,成为新的受害者。 当初中共承诺“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五十年不变”,并在国际条约中签字画押。2019中共当局推出的《2019年逃犯及刑事事宜相互法律协助法例(修订)条例草案》。催生了反送中运动后,中共便撕开面纱,不再掩饰它对“一国两制”的背叛和厌弃。2020年,《港区国安法》一夜之间闪电出台,绕过立法程序、完全摒弃基本法,将整个香港社会的政治、法律、民意…全部纳入极权机器的血盆大口。 “吃相之恶”让在香港表演得淋漓尽致。它不仅是粗暴的占领,更是一场系统性、结构化的清洗。先是新闻界——黎智英被囚,《苹果日报》被查封,整座传媒大厦连带数十名员工遭秋后算账;接着是教育界、社工界、法律界,全数“肃清异见”;再接着是民主派政客,一一被捕,剥夺议席,又导致47人案爆发。 “47人案”,不过是香港民主派在2020年进行的一次和平初选。这在任何正常的体制中,都是合宪合规的操作,在香港。却被定为“颠覆国家政权”。三年来,绝大多数被告人被长年羁押,不准保释。整个审讯过程不透明、未公正,限制媒体报道、辩护律师受压。这是“法律审判”嘛?呸!明目张胆的一场政治处决。 而2025年6月,中共对黄之锋的再度起诉,这更邪恶残忍。他已在狱中服刑四年,早无政治影响,又被从监狱拉到法庭,以“勾结外国势力”起诉——这其实已经不是为了治罪,是要从肉体到精神,彻底毁灭一个人了。是极权者对“不服”的灵魂凌迟示众。更像是北京某人梦魇后的报复。 谁都可以看出,中共要的不只是沉默了,而是毁灭一切反抗的记忆,消除任何异见思想存在过的痕迹。支联会被扫荡,被指控为“外国代理人”;香港大学内的“国殇之柱”(即六四纪念碑)被拆除,中文大学与岭南大学的六四雕塑和六四纪念碑全部被拆除;歌曲《愿荣光归香港》,以“煽动罪”或“侮辱国歌”等名义被封禁;公共图书馆下架成千上万本“敏感书”,连儿童读物与史学专著,稍有思想存在的都难逃查封。这是一次大规模的“政治清洁”,是对集体意识的高压重塑。 中共不满足于统治香港,他们要的是改造香港、同化香港,要的是可以捏成五角星样的香港。它要让这个曾经辉煌自由的城市忘记过去、放弃未来,只剩服从。媒体不再是报道真相,而是擦粉宣传;法院不再是主持公正,只是党意的执行机关;议会不再是代表人民,变成“人民大会堂”里的举手机器。 所有这些都以“法治”之名推行。中共口口声声喊“依法治国”,实则是“依法治人”——法律成了钳制异见的利器、保护独裁的工具。“国安法”下的特设法庭,既没有了陪审团、也不公开审理,法官是来自北京认命,判决是早已写好的。这赤裸裸的专政如果也叫“法治”,那习近平就该真叫“刁近乎”。 中共的吃相,早已不是“难看”可以形容的——那是贪婪、病态又充满暴虐的吞噬。它们根本不是在管理社会,而是一直的猎杀异见消灭思想;它们不是在建设国家,而是一直在抹除个体与历史;不是在追求稳定,一直在制造恐惧与顺从的废墟。 从1989到2025,从北京到香港,从坦克碾压到穿党服的审判机器,中共展现出生在骨子里的那种暴力意志:凡不能收编者,必被消灭灭;凡不能控制者,先抹黑再摧毁。它的吃相,带着对真相的害怕,对自由的仇视和憎恶,对人性尊严的彻底蔑视与践踏。 表面上,它们仿佛已经得逞——数年的高压,香港已经集体噤声,异见散尽,舆论赤红。然而,极权最怕的从不是外部批评,而是内部腐烂。一个靠谎言维系的政体,必然的惧怕真话;一个靠恐惧运转的暴力机器,终将反噬自身。它们或许能摧毁手无寸的反抗。一时胜于武力,但他们终将败于历史、败于人民、败于道义因为历史上,没有一个政权,能永远靠暴力恐惧维持统治;没有一种丑陋的“吃相”,能撑起一个文明的未来。历史从不缺黑暗,但黑暗从未战胜过光明。 而今,众目所视,十指所指,这只巨兽抹了一把嘴角的血迹,獠牙又朝向台湾…… 我们已经看得太久、忍得太久——是时候了,是时候挺身而战了。时到今日,如果我们继续沉默,那就是甘愿为奴,为暴政舔血;那就是把自己变成中国的帮凶。 愿诸君团结,以笔为刀,以心为炬,以身入局。这一战,不是为了仇恨,也不是为了荣耀;而是为了子孙的天空不再黑暗;为了自由不再被践踏;为了正义不再屈就于暴力,为了本该属于文明的世界,不再被那副可恶的吃相玷污与吞噬。 From the Tiananmen Massacre to Hong Kong’s Fall: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Ruthless Appetite for Power By Shuang Yuan Edited by Hu Lili Chief...

伪装的正义(图片集)

作者:罗志飞 责任编辑:鲁慧文 本组作品为视觉讽刺类创作,以“伪装的正义”为总标题,采用双图拼接的结构形式,揭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政治宣传领域中存在的巨大现实反差。每张图即为一篇,共计十五篇,构成完整作品集。 《伪装的正义·红色篇》 《伪装的正义·科学篇》 《伪装的正义·中华民族篇》 《伪装的正义·文化篇》 《伪装的正义·思政篇》 《伪装的正义·劳动篇》 《伪装的正义·基建篇》 《伪装的正义·脱贫篇》 《伪装的正义·医保篇》 《伪装的正义·司法篇》 《伪装的正义·打工篇》 12. 《伪装的正义·忠诚篇》 《伪装的正义·道德篇》 《伪装的正义·幸福篇》 15. 《伪装的正义·宗教篇》 创作初衷:本作品集的目的,不只是批判中共,而是揭穿其最危险、最具有欺骗性的统治手段——伪装。中共常以“正义”、“人民利益”、“民族团结”、“文化自信”之名,掩盖其对人民的控制与伤害。它最大的可怕之处,不是直接的暴力,而是让人误以为它是光明与正义的代表。因此,我用一幅幅对比图像,揭示它“守护”“忠诚”“幸福”等光鲜口号背后的真实代价。 The Disguise of Justice (Image Series) By Luo Zhifei | Editor-in-Chief: Lu Huiwen Translator:...

冷漠不是道德沦丧,而是极权训练出的顺民本能

作者:胡丽莉 责任编辑:罗志飞 “和谐社会”这个词汇,在中国官方的语境中代表政治正确。然而正是这句口号,掩盖了无数绝望的哭喊,粉饰着暴力与冷漠。它不是社会理想,而是一种政治麻醉,一种对国民的精神阉割! 今天的中国并不和谐,连“稳定”也只是权力虚构的假象。所谓“和谐”,不过是政权维稳机器下被迫安静的沉默,是压制批评、扼杀表达之后的僵死空气。 当孩子流血躺在地上,路人只顾躲避;当女子被拖行羞辱,周围人集体失语;当快递员倒下死去,全世界都视而不见——这不是巧合,而是体制驯化出的冷漠本能;这不是个案,是一声声‘和谐社会’下的泣血嘶吼! 这样的现状正是执政者精心布设的困局:让人民不再相信他人,不再关心社会,只埋头顾自己。集体冷漠不是道德沦丧、世风日下,而是政权用洗脑、审查和惩罚机制制造出来的“社会病态”。 飞速的城市化浪潮和一刻也不停歇的生活节奏固然加剧了人际疏离,但更严重的是体制制造的不信任。公权力肆意妄为却无法追责,底层民众维权无门;贫富差距扩大,阶层上升通道被堵死;官媒歌颂稳定,民间却满是沉默与绝望。在这样一个社会里,“不参与、不表达、不出头”成了默认的生存法则。 什么叫“寻衅滋事”?发个微博,讲句真话,拍个视频。你以为你在表达权利?不,你在挑战“稳定”。政权眼中,稳定的定义是:人民闭嘴,真相闭眼,社会闭耳。异见者被定罪为“寻衅滋事”,真相被处理成“个别事件”。“和谐社会”成了扼杀正义、转移矛盾的遮羞布。 请记住,冷漠从来不是人的本性,而是极权制度的副产品。当一个社会把所有善意都视为威胁,把每一次共情都当作不安定因素时,它就已经丧失了基本的道德土壤。它的“和谐”,不过是静默的绝望,是发不出声音的痛苦。 今天,我们必须再问一句:谁在用“和谐”掩盖矛盾?谁在用“稳定”粉饰暴力?谁在用“制度”压住民众的呐喊?答案再清楚不过:是垄断权力、操控真相、压制民意的——中国共产党! 中国若真想迈向和谐,就必须迈出历史性的一步:结束一党专政,终结信息封锁,还权于民,重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制度。 只有拆除这个谎言构筑的秩序,才有可能建立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社会——那里,每个人都能说话、能表达、能得到援助,不再生活在冷漠中,不再害怕关心别人。 只有打破专政,冷漠才会退场,和谐才不再是谎言。 Apathy Is Not Moral Decay — It Is the Reflex of Obedience Under Tyranny By Hu Lili Chief Editor: Luo Zhifei Translator: Lu Huiwen The...

《在野党》第12期 杂志序言

火种不灭,精神长存——《在野党》第十二期复刊序言(郑存柱)三十年前,中国大陆曾燃起一次短暂却炽热的民主之火。那团火,虽被铁腕压下,却从未真正熄灭。它潜伏于流亡者的记忆里,活跃在文字之间,延续于无声的牺牲之中。今天,当我们在自由世界重新点燃这本刊物,既是一次思想的接力,也是一种历史的担当。《在野党》曾在最艰难的时期里,用微弱之声传递希望;今天,它将以更清晰的定位、更坚定的使命重归视野:作为中国民主党的党刊,我们不仅记录历史、陈述现状,更要构建未来的制度蓝图,提出切实的方案,发出来自反对党的制度性声音。“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送别之诗,也是重逢之诗。在这个日益压抑的旧中国与开放自由的新世界之间,《在野党》是桥梁,是路标,是照见方向的火种。今天的《在野党》,不再是仅供“备案存档”的文字集合,而是一份面向未来的制度蓝图。我们面向世界发声,将本刊纸质版寄送至中国大陆的高校、图书馆、地方党政机关,亦将其传入台湾、美国、欧洲等地的研究与关切者之手。我们用多语种呈现民主之声,使“中国的反对党”不仅在牢狱中存活,更在思想中开花。我们将团结一切志愿者、知识人、普通民众,共同参与这一时代工程;我们将汇聚境内外声音,展开制度构想与实践模型的论辩;我们将在刊物中呈现组织之力、思想之深、人性之光。若说历史常在沉默中轮回,唯有文字与信念,能穿越禁锢,薪火相传。复刊后的《在野党》,将坚定地向未来走去。我们相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终有一日,光复中华。”郑存柱2025年6月洛杉矶 The Flame Endures, the Spirit Lives On — Editorial Preface to the 12th (Revived) Issue of The Opposition Party By Zheng Cunzhu Translator: Lu Huiwen Thirty years...

复刊词–火种不灭,精神长存

曾有人问:“你们还在坚持什么?” 我说,我们坚持的不是幻想中的明天,而是为那些被迫沉默的人,保留一个可以继续说话的出口。赉志而殁的先烈在看着我们,当年的先驱依然是我们的荣誉编辑。 这本杂志,叫《在野党》。 她诞生于铁锁重压之下,在中国民主党草创之初,在浙江的民居里,在地下印刷机旁,在那些没有头条却被审讯的夜里。她的前十一期,是一个时代最微弱却最倔强的声音;是黑暗中一次又一次冒险的尝试;是一个“一切向钱看”的时代,中华民族的精神承载。 她的创刊者毛庆祥先生,因坚持信仰长期入狱;继任编辑聂敏之、陈树庆、王荣清……他们一个个相继被捕甚至被迫害致死。到第十一期后,《在野党》被迫停刊,那些拿笔的人,被换上了囚服,那些原稿,被国保特务抄家没收。 这不是结束,只是沉默。 不是失败,只是等待。 二十七年后,在洛杉矶,在这个可以说真话的地方,在中国民主党旗帜依然高举的所在,《在野党》第十二期回来了。《在野党》是一块我们共同耕耘,留待我们共同收获的土地。 她不仅仅是一份复刊的中国民主党党刊,她是一种薪火相传,一种精神宣示,是一次记忆的归来,是从牢房、流亡、恐惧中走出的字句,是写给故人、同道和尚在黑夜中的故国。回望艰难征程,记录民主步伐,探讨前进道路,共建未来中国。 我们不敢奢望它能唤醒多少人,也不指望它能改变什么结构。我们只是相信,在这个世界还没有完全崩塌之前,文字仍是抵达灵魂的最深路径。 所以我们写,写历史的断点,写权力的暴行,写自由的火苗没有熄灭,只是沉沉地伏在心里,等待下一次被风点燃。 今天,就是那一次。 你正在读的这本《在野党》,不是复刻过去,而是接续他们未竟的句号。你参与她,就是对先驱最好的致敬;你阅读她,就是心还活着的证据;你转发她,就是为自由递出的一个机会。 我们写,因为我们还相信。 我们写,是为了不让历史只剩沉默。 自由从未死去, 只是沉默片刻。 火种不灭, 精神长存。 朱虞夫 中国民主党《在野党》编辑部 2025年6月 · 洛杉矶 The Flame Endures, the Spirit Lives On “What are you still holding on to?” someone once asked. I replied, We are not holding on...

复刊词——为了不被遗忘的声音,为了尚未完成的使命

作者/耿冠军 责任编辑:鲁慧文 1998年,《在野党》在白色恐怖的余波中诞生于一纸呐喊。那是一个充满希望又遍布铁锁的年代,一群志士以笔为剑,在暗夜中点燃思想的微光,试图照亮被封锁的言说之地。它曾短暂高飞,又被暴力击落;但它从未消失,只是在沉默中等待归来的一天。 今天,我们宣布:《在野党》复刊了。 这不仅是一本杂志的回归,更是一个时代良知的觉醒。我们复刊,不是为了怀旧,而是为了回应时代更深的危机。中国正处于空前的政治寒冬,自由的空间不断被压缩,良心犯被投入黑牢,异议者被标签为“敌人”,而人民的声音被算法封锁、被宣传机器抹平。在这种时代,我们不能沉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