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运之声

粉笔与十字架 —— 一个中国教师的信仰重生

作者:任梦醒 编辑:Geoffrey Jin 责任编辑:胡丽莉 校对:熊辩 翻译:刘芳 我叫任梦醒,曾在中国做了十二年老师,如今是加州的一名公证员,也是一名基督徒,更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我的人生经历横跨两个世界——一个被谎言与恐惧笼罩的中国,和一个以信仰与自由为光的美国。 在中国的课堂上,我亲眼看见教育如何被共产党用来塑造顺从的灵魂。课程的目的不是启发思考,而是灌输忠诚。教师必须谨慎言辞,不能讲述信仰,也不能表达独立见解。教材里的历史被修改,真相被掩盖,学生从小被教导“听话”,却被剥夺了思考与质疑的能力。那样的教育让人逐渐失去追求真理的勇气。作为教师,我常常在心底问自己:教育的意义,难道只是培养服从的奴隶? 更让我心痛的,是对信仰的全面打压。在我所在的城市,政府发布通告,明确规定:凡举报所谓“非法宗教聚会”的人员,可根据事件的“危害程度”获得三百至一千元人民币的奖励。那份通告不仅张贴在社区公告栏,还被社区工作人员在各小区微信群里反复转发,甚至要求居民积极举报“可疑宗教活动”。那一刻,我深切地感受到,这种打压已经渗透到每个角落——不再只是政治命令,而是一场被动员的社会监控。祷告成了危险的行为,信徒成了潜在的“举报对象”。牧师被带走,信徒被监控,教堂被拆毁,儿童被禁止进入教会。当信仰被定义为威胁,当祷告也要被监视,我终于明白:他们害怕的,不是宗教,而是觉醒的灵魂。 离开中国后,我终于踏上了自由的土地——美国。第一次带着孩子走进教堂,看他们自由祷告、唱诗赞美上帝时,我泪流满面。这里的教育鼓励提问与思考;这里的社会尊重信仰与人性。阳光透过教堂的彩窗洒在我脸上,那一刻,我心中充满感恩——感谢上帝带我从黑暗的课堂,走进信仰的光明。 作为教师,我愿为真理发声;作为母亲,我要让孩子在信仰与爱中成长;作为基督徒,我更要见证:粉笔可以被擦去,但真理不会被抹灭;黑暗可以遮蔽一时,但十字架的光,终将照亮那片仍被谎言笼罩的土地。 Chalk and the Cross — The Spiritual Rebirth of a Chinese Teacher Author: Ren Mengxing Editor: Geoffrey Jin...

致中国全体青少年的一封信

作者:林养正编辑:周志刚 责任编辑:钟然 校对:林小龙 翻译:刘芳 这是一个割裂的世界。 曾经,地球的一边在登陆月球时,地球的另一边在文化大革命。 而今天,地球的一边,ChatGPT已经帮助我们实现了儿时“万能图书馆”的梦想,可控核聚变、人工智能和脑机接口等科技共同把人类推向一个科幻小说中的时代。 地球的另一边,还处于发声即被判刑的红色恐怖中。独裁者还沉浸在秦始皇时代的长生梦中。普通人身体甚至不属于自己,器官可以被统治阶级随意摘取。 一个世界如同科幻小说般先进,一个世界还在封建时代的落后。 先进和落后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先进的一方最注重保护的就是代表未来的青少年儿童群体。社会尽最大努力,给孩子们营造一个自由探索、成长的环境。 学校每天下午三点放学,鼓励孩子们大量的运动、玩耍和探索。教育从人性出发,老师能够发现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充满鼓励和关爱的环境让孩子自由生长,在环境中自然地学习世界与自我。 而落后的一方,学校沦为红色法西斯的极权洗脑机器。从小学到高中,从佩戴红领巾开始,从每周的升旗仪式、到军训、到思想政治课,无孔不入的洗脑充斥在中国的体制学校。 同时,天天在学校都是写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学校强调竞争,强调愚昧努力,“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不考虑孩子基本的需求、不考虑身体、认知、社会情感的发展需要,初高中生时时刻刻机械地坐在椅子上,没有游戏、运动、玩耍,连睡眠的时间都不能保障充足。 而这些的共同目标,是培养孩子的服从意识,剥夺孩子们的思想,把孩子们变成没有思考能力的“举手机器”。因为只听到过一种声音,所以潜意识里把这当成了世界唯一的真理,并且在长大后成为极权的基本盘、“小粉红”。 面对这样的割裂,我们不能再假装无知。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既能看到光,也被迫看清黑暗。 我们知道,真正的文明不靠口号,而靠每一个自由的灵魂。 我们这一代青少年,也许无法立刻改变整个国家,但我们能从拒绝被同化开始,从守护内心的思考开始。 因为,当一个人开始思考、开始质疑、开始追问“为什么”,他就已经不再是奴隶。 那么,作为清醒的青少年,我们可以做什么? 一、从保护自己开始 这里的保护自己,是指保护自己清醒的头脑、完整的身心、独立的判断与自由的意志。这既是为了让自己拥有自由,也是为了保留清醒与思考的火种。 我们必须明确意识到,在中国所谓的“成功路径”——高考、名校、大厂、996——这些,需要你从学生时代开始不断压抑自己,持续一生。把青春、创造力和思想都锁进制度的牢笼。 真正的成功,是做一个拥有自由灵魂的人。 当学校要求你用思想政治课来代替独立思考,当“升旗仪式”被当作忠诚的象征,当军训被用来训练服从—— 你要记得:你的心灵不是他们的领地。 你有权不让思想被灌输,不让自由被塑形。 保护自己,也意味着保护身体与精神的完整。 不让无休止的晚自习和作业吞噬青春,不让题海取代创造,不让麻木取代好奇。 保留睡眠、运动、游戏、探索的空间,这些是一个活泼泼的青少年应有的生命节奏。 当然,在那样的环境中,清醒会被视为“叛逆”,拒绝会被当成“错误”。 因为体制学校与整个社会一样僵化,被权力与等级所统治。 他们不允许孩子提问,不允许个体存在不同的节奏。 但请记住——真正的教育是让人更自由,而不是更服从。 如果可能,争取父母的理解。 让他们知道,你不是在逃避学习,而是在守护人格。 有了家人的支持,你就能为自己争取到更多呼吸与探索的空间。 在有条件的地方,自主学习、在家上学、按兴趣探索,都是对抗僵化教育、重新夺回成长主动权的方式。 这样的选择,也许微小,实质却是非暴力不合作的抵抗行为。 它不以愤怒为武器,而以理性和自由为信仰。 当越来越多的人用行动捍卫独立意志,这种抵抗就会在沉默中积蓄力量。 革命不是从空喊口号开始,而是从一个个选择做自己的人开始。 二、点对点传播自由理念思想 点对点传播,即人与人之间在线下、以及安全的线上平台间小范围传播自由思想和反共理念。这个概念出自彭立发《倒习攻略》,也是在《倒习攻略》提到的抗争方式中,个人认为风险相对最低的一种方式。 具体到我们能做的事情,就是: 把中国体制的危害,告诉身边的每一个人。 你可以在老师讲完思想政治课后,在课间跟同学们讲一遍真实的政治事件。 你可以在争取父母支持的过程中,顺便跟父母普及中共的历史暴行。 把真相的声音,传播给你交际范围内可能传递给的每一个人。 也许一个人的力量微弱渺小,但不要忘了—每一个清醒的人,都可能向他们的交际圈传播真相。 这是一个指数增长的过程,你每传播的一份真相,都可能在未来影响到成百上千的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过了某一个临界点,社会就可以变天。 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有理有据,逻辑清晰。 中共的网络防火墙屏蔽了真相,让这个社会只有谎言一种声音。 但谎言的力量压不住真相,真理终究是越辩越明的。 而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一个基于真实问题的PBL项目制学习。 比在题海中刷题有意义千万倍。 另外,不要恐惧这么做,是否可能给你带来什么人身危险。 当然,恐惧是正常的,即使是成年人也会对极权产生恐惧。 极权正是靠着传播恐惧来迫使人自我审查,把反抗力量原子化打散为散沙,才能维持他们的统治。 但你们要知道,点对点传播之所以比公开传播安全,就是因为这种方式很难被发现。 他们可以监控公开演讲,监控互联网,却不可能强制在班级、一个人的家里、在窃窃私语间装摄像头。 窃窃私语,正是最安全的抗争方法。 你们还要知道一点,中国的刑法第十七条规定,未满十六周岁的人,除了八种严重暴力犯罪外,对其他类型犯罪以及治安违法不承担责任。 也就是说,他们一切常用的借口,寻衅滋事,煽动颠覆,都不能被使用到你们身上。 他们能做的只有批评教育、至多至多以“影响未来考公”“学校把你开除”威胁你。 对于清醒的我们来说,这样的威胁简直可笑。 考公,成为那个体制的一员,与他们同流合污,本身就是一件耻辱的事情。 退学,正好可以不用接受体制教育,彻底摆脱题海和洗脑,有充分的时间探索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 人是一颗会思考的芦苇。 当你守护住了自由的思想,也就守护住了未来的火种。 三、我们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这句话,既是物理意义上的,也是精神意义上的。 我们的未来,拥有无限的可能。也许是在火星上度过七日假期,也许是在全息世界中自由学习万物的知识。 当下,人工智能早已在围棋和象棋上战胜人类绝顶高手,ChatGPT已经可以帮助我们学习任何知识。 未来,在机械记忆方面,人类可能被人工智能完全碾压。现在的一切重复性工作,可能被人工智能完全代替。 只有思考,想象,探索,创造,才是不可被替代的独属于人类的能力。 千万不要被任何人,任何权利,任何制度,夺走这些属于人类最宝贵的能力。那是人类区别于机器和奴隶的根本。 让我们仰望星空,地球上的极权和暴政,只是宇宙长河中短暂的闪烁。 王朝与时代如焰火般燃起又熄灭,从石器的回声到钢铁的轰鸣,不过是宇宙的一次呼吸。 极权与专制,也在这呼吸间诞生,在下一瞬便归于尘土。 那根被古猿抛向天空的骨头棒,还未落地,就化作了能穿越银河的飞船。 唯有自由与创造,是人类文明中能穿越时间的光。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守护那份光,守护心中对真理与未知的渴望,让自己随时准备迎接那个属于自由人类的新时代。 唯有自由的灵魂,才能真正航向星辰大海。 A Letter to All Young People in China Author: Lin YangzhengEditor: Zhou Zhigang Executive Editor: Zhong Ran Proofreader: Lin Xiaolong Translator: Liu...

水调歌头•人间沧桑

作者:萧钦元 编辑:Gloria wang 责任编辑:刘芳 校对:熊辩 翻译:刘芳 浮世多沉痛,有怨积千重。 恶吏骄奢淫逸,贪腐更无穷。 庙堂夙夜笙歌,万税噬吞山岳,千疮又百孔。 王侯似虎狼,百姓若飞虫。 呼苍天,换新颜,声正浓。 乌云翻涌,风雨飘摇战旗红。 待到黎民梦醒,何惧遍地狼烟,你我共从容。 人间有正道,沧桑归大同。 Water Melody: The Vicissitudes of the Human World(Shui Diao Ge Tou · The Changes of the Mortal Realm) Author: Xiao Qin-YuanEditor:...

致青春

作者:萧钦元編輯:gloria wang 责任编辑:刘芳 校对:熊辩 翻译:刘芳 壮士策马行,扬鞭志未宁。 胸怀君王事,南渡跨长陵。 赤地尽纵横,铁蹄遍青冥。 挥戈扫八荒,剑气动四邻。 旌旗映日辉,战鼓震天鸣。 百战何所惧,豪气贯凌云。 黄沙掩不尽,平生自常青。 大梦历寒暑,天地共长行。 To Youth Author: Xiao Qin-YuanEditor: Gloria Wang Executive Editor: Liu Fang Proofreader: Xiong Bian Translator: Liu Fang The valiant rider urges his...

我无法沉默:流亡信徒抗议中共宗教迫害

作者:程筱筱编辑:赵杰 责任编辑:刘芳 校对:熊辩 翻译:彭小梅 我叫程筱筱,今天我作为民主党的活动发起人、主持人与众教会的弟兄姊妹、抗议中共的民主运动人士们,站在洛杉矶中国领事馆门前,怀着沉重与愤怒的心情,为北京锡安教会被中共非法抓捕的金明日牧师和教会的众弟兄姊妹发声。 我为什么要站出来 我了解的锡安教会是一间和平、公开、敬虔的家庭教会。金明日牧师从2007年带领教会以来,忠心传扬福音,帮助家庭、关怀社会,从未做过任何违法之事。 然而10月9日,中共却以“非法聚会”、“扰乱社会秩序”、“非法利用网络信息罪”等荒唐罪名,进行大规模抓捕行动。锡安教会的金明日牧师、传道人和信徒当天被带走。其中包括师母、帮忙管理财务和做媒体的同工。从我经历和了解的事例中,我确定中共的这次抓捕并不是孤立事件,从守望教会、秋雨圣约,到现在的锡安教会,中共是一次又一次抓人、关人!可是这些因信仰受逼迫的弟兄姊妹们,他们并不是“罪人”,他们唯一的“罪”,就是不愿让政府干预讲台;他们唯一的“错”,就是坚持自由敬拜。今天和众多的弟兄姊妹站在这片自由的土地上,我想大声地呼喊和宣告:信仰不是罪,敬拜不是罪,传福音更不是罪。 从黑暗里走出来,我不能再沉默 我在中国的时候,也因为信仰受到过威胁。我知道那种恐惧,也知道那种无助。 中共拆教会、没收圣经、逼迫我们签保证书、不准聚会。可是他们并不懂得,真正的信仰不是一栋房子,不是一个场地。教堂他们可以拆毁,可以封门,却封不住人的心。抓捕不能摧毁信仰;监禁也不能阻止祷告;威胁更不能消灭真理。 作为一名亲历信仰逼迫、逃离极权统治的人,我深知那种黑暗与恐惧。如今中国家庭教会正在被拆毁,信徒被带走、威胁、甚至失联。今天我站在这片自由的土地上,我无法沉默。因为沉默,就是对暴政的纵容。 我的呼喊 我要在这里向中共政权发出最强烈的抗议:你们无法关掉人的灵魂!你们无法禁锢信仰的声音! 真理的光,永远不会被黑暗吞没!信仰属于上帝,不属于政权。信仰自由是普世人权,不容任何人践踏。 同时我也呼吁国际社会——请不要忽视这一切! 信仰自由是人权的核心,是文明社会的底线。 我们站在这里是让更多的人听见中国家庭教会的呼喊,关注那些正在监狱中受苦的弟兄姊妹。 我叫程筱筱,我曾在极权的阴影下备感恐惧,但今天,我选择在阳光下作证。因为我相信:黑暗无法消灭光,逼迫无法夺走信仰,真理,终将胜过恐惧。同时我也想对被囚禁的金明日牧师与信徒们说:你们不是孤单的,我们与你们同在。 我会继续为你们祷告、关注、呼喊,直到所有被关押的信徒获得自由,直到真理得以彰显,直到中国的信仰自由真正实现。 I Cannot Stay Silent: A Testimony Against the CCP’s Religious Persecution Author:...

清平樂·遷徙

作者:蕭欽元 編輯:Gloria Wang 責任編輯:羅志飛 校對:熊辯 翻譯:劉芳 折枝以拄,敢行萬裡路。 北美有舟為歸處,正道人潮如注。 任他風高浪急,斬棘披荊遷跡。 心安便是吾鄉,莫言山河社稷。 Qingpingyue · Exile and Passage Author: Xiao QinyuanEditor: Gloria Wang   Executive Editor: Luo Zhifei   Proofreader: Xiong Bian   Translator: Liu Fang Leaning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