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 He

Exclusive Content

旧金山 8月24日 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纪念演讲座谈会

San Francisco — August 24th 80th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Commemorative Lecture & Forum 抗戰勝利八十週年紀念演講座談會 誰是真抗戰?! ——駁斥中共九三閱兵虛假宣傳! 主讲嘉宾:辛灝年 教授 嘉宾: 谢幼田 教授、封从德 博士、杨海平 委员 阮大仁 教授、林炳昌 总监、梁国伟...

湾区 8月15日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纪念集会

Bay Area August 15th Anti-Fascist War Victory 80th Anniversary Commemoration Rally 缅怀牺牲 英勇传承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 旧金山 纪念集会 地点:2145 McKee Rd,San Jose,CA95116 时间:2025年8月15日 7:00 PM 主办方:中国民主党旧金山党部 / 中国民主教育基金会 召集人:方政、赵长青 组织人:郑云、郝剑平、关永杰、丁多、李吉成、胡丕政 负责人:刘静涛、 吴京、何聪、袁强、庄帆、张小钜、蔡晓丽、邢贵、张善城 Bay Area...

剪辫百年后

A hundred years after cutting braids 作者:张致君 编辑:李聪玲 责任编辑:罗志飞 翻译:程铭 从2025年8月5日四川江油特警镇压人民之后,我就想写一篇文章。校园霸凌屡禁不止,单最近两年就听闻数起,更甚者孩子被虐待致死。河北邯郸13岁男孩遭凌虐致死并被埋尸,陕西蒲城职校学生坠楼案,河南许昌初中女生跳楼案等等最后都没有了关注度。尤其蒲城事件,与江油案件中国人民奋起抗争却被中共警察镇压的场面如出一辙。 理应在每次群体事件发生后,作为中国人民要向制度问责时,避免惨剧再次发生。而中共制造的舆论导向却总能把节奏带到“避重就轻”,网络的千军万马让清醒者看着中国人的境地更加可悲。 这次倒也不是高谈阔论谈霸凌和维稳一再发生的体制原罪,而在此次事件中有一股充斥恶意的声音异军突起,在中共统治下尤其显著,以制造“男女对立”疯狂打压“女性“来转移矛盾重点。 而恰恰有一批在辛亥革命时刚剪掉辫子的中国男人,如今就喊着“短发”成了男性性特征。这是我在公共群体事件中如何也想不到的走向。 事情起因简单,一张霸凌事件的AI图。为了能最大可能规避掉中共在中国境内的审核机制,让公共事件不被屏蔽而传播,用漫画还原或做修改现场事件再加标注是最容易过审的。而该引战图片恰恰正是从中国社交媒体下载回传至推特,为保护扩散者,我特意截掉了原出处,甚至损失了原图标注的“公民”。谁料到一群嘴里喊着一定要奸杀女性的人冲到评论区,刻意放大漫画右上图“校园霸凌者”短发问题,批评一张为了让”镇压事件”广为传播的漫画图是刻意制造男女对立。(有兴趣查看详情可以点击推特链接:://x.com/standwithfree/status/1952554527078662480) (图片来自作者推特截图) 从漫画制作来看,可以明白标注者把“上位”都统一用了“者”来表达,“下位”只是单纯标明身份,无论是普通的“父母”还是“女生”以及被作者截掉的“公民”。而批评者的重点却在漫画里的霸凌者是短发,为什么画成男生,我不禁要问什么时候短发成了男生的“性特征”?中国男人的辫子从辛亥革命才剪掉,留短发也百年了了,有些还是被政府拿着剪刀强制剪的,如今的中国男人倒是留不得长发,女人就不能是短发了。 在中共恶政的原罪下,“下位”不配为“人”,也是漫画所传达出来的涵义。谁会在乎上位者是男是女?政府对校园暴力的不作为、对民众抗议的压制,反倒被模糊乃至遗忘。 无论是霸凌还是镇压的现场视频以及照片足够多,保持正确记忆靠的是视频、照片,也并非是几张为了躲避审核的漫画。就算是男女混淆,真的重要吗? 霸凌本身得不到妥善处理这件事不比男女重要吗? 普通百姓需要跪在中共官员脚下祈求公正这件事不比男女重要吗? 中国公民为维护公义和平抗争却被中共政府暴力镇压这件事不够重要吗? 我从这些如此重要的事情中,看到了“恨意”与“恶意”,是在中共统治下的舆论带来的并且在逐步扩大的矛盾,对女性的恨与恶,这不禁让我背后发凉。 中共从未建国开始就不断制造内部斗争来转移党与人民的矛盾。更甚是执政以后,例如文革中制造的文化阶层冲突,地主与农民冲突等等,数不胜数,如今我似乎又看到新一轮的“内部仇恨”,性别仇恨。 2025年8月10日,一则曝光出来的男生因骚扰女生不成功,连捅十几刀致女生死亡的小新闻,更是印证了涌入作者推下只关注“男女对立”评论者的刻画形象。 现在在中国,一部分男性群体在面对公共悲剧时,不选择批判权力、不关注制度压迫,却执着于性别争斗。这背后折射的,不仅仅再是性别意识的扭曲,更是一种政治冷感与被规训后的集体心理防御机制。 在民主社会,当民众面对警察暴力、制度冷漠、司法不公时,天然会将注意力投向制度改革、权力制衡等议题。但在中国,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中,一部分中国男性网民似乎极少质疑“警察为什么镇压群众”“学校是否承担监管责任”等关键问题,反而更关心“是不是女权分子炒作了这件事”“是不是女的打女的就该被嘲笑”。 这种“失焦”是有根源的。是中共执政几十年来,通过一整套话语体系,将“民权”“人权”“民主”“维权”等词语污名化,植入“境外势力”“颜色革命”等负面标签,成功在大众心理中建立起“反权力即危险”的条件反射机制。尤其是男性群体,被灌输为“国家的脊梁”“家庭的支柱”,在体制内外都被鼓励维护现状、服从权威、回避对国家机器的质疑。 换言之,权力对男性的规训方式不是压迫,而是同化。相比之下,女性在就业、教育、婚姻中往往面对更直接的压迫,更容易意识到制度对个体的压迫性,因此许多维权议题中常有女性身影。而那些不愿反思体制的男性,则将这种女性参与视为“挑衅”——于是,女权主义,甚至仅仅是女性,在他们眼中成为“最容易被攻击的替罪羊”。 中共近年来不断强化民族主义宣传,并将“传统性别秩序”作为民族复兴的一部分。宣传“女人别太强”“男孩该阳刚”,否定女性、鼓吹传统父权家庭结构。这种思潮的扩散与性别对立的产生密切相关。 在当下宣传的意识形态中,男性被灌输“主导社会”的集体角色,被寄予“拯救中华民族”的厚望。而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内卷、失业、婚姻恐慌等焦虑时,又无法指向真正压迫他们的体制——因为那被定义为“不可触碰”的红线。于是,他们将愤怒转嫁到“看起来比他们更自由”的女性身上,构建一种“幻想中的剥削链”: “我们当牛做马,结果女的还要权利?” 这种想法荒谬却具有传播性。它建立了一个被压迫者之间的敌对想象,从而巧妙地替权力系统卸责,让人民互斗,转移矛盾。 不少研究指出,中国近年来“厌女文化”明显抬头。从“母狗”“公主病”“田园女权”到“短发=男”“不化妆=装中性”,性别刻板印象极端化,成为社交网络语言暴力的核心内容。这种厌女并非出自单一仇恨,而是社会结构与文化情绪的复合产物。 婚恋市场失衡下的焦虑外化,男性面对“娶不起老婆”“找不到对象”的现实困境,将其归咎于“女性挑剔”“女权害的”。当社会阶层上升通道受阻,阶层固化下的剥夺感导致性特权的幻觉开始破灭,一些人便需要一个“过得比我好”的靶子作为出气口——在网络上看似独立的女性成了最合适的对象。并且传统观念中,“男人要挣钱养家”, 现实中,这一角色要求往往让底层男性感到失败与羞耻,于是他们更容易借助网络攻击“她们”来掩饰自我否定,实则是自我价值感的崩塌。 回到江油事件,我必须清醒地指出:一名年轻女孩被霸凌,求助无果,是校园与社会共同失职的悲剧;父母正当维权却要跪在权贵脚下;而民众自发和平抗议,却被警察粗暴镇压,是权力与人权的严重冲突。 这三个问题,本应成为社会共同追问的焦点。 但如今,舆论在“女权是不是带节奏”“短发是不是男的”上浪费时间,恰恰说明了极权体制话语操控的成功。只要群众彼此对立、互相撕咬,就不会有人再去问:“学校怎么管教失职了?”“公安凭什么镇压群众?”“一个女孩的命运,谁来负责?”“中国人如何问责中共政府?” 真正该反思的,是一个制度如何制造出如此多不信任、不团结、不理性的受害者。而在这些受害者中,一部分男性选择以“反女权”来逃避直面社会结构问题,这不是偶然,而是制度设计的必然结果。 我不能否认性别议题的重要性,但也必须强调:所有权利的基础,都是“人”的权利——不论性别、不论地区、不论阶层。 在一个权力结构不断制造“次要矛盾”的国家,任何真实关心公正与自由的个体,都应该学会抵抗被舆论操控的手段,重新把焦点投向体制的原罪。 今天一名女性的死亡、一群女性被辱骂,并不是“性别之间的战争”,而是制度冷漠对“普通人”的一场共同压迫。将其简化为“男女之争”,只是在帮助权力遮蔽真正的罪行。 在每一场人命关天的社会事件中,在每一场中国人争取自己应该有的权利中,在民众对抗中共权力的时候,如果一个人最在意的是“男女”,那么他其实早已被权力训练得失去了同情、判断与行动的能力。 而这一点,才是最值得警惕的。 而这样的现状,是中共极权最喜欢看到的现状。 A hundred years after cutting braids Abstract: The Jiangyou incident expose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system to...

聚集声援、江油女孩,公开真相、公正处理

Gather solidarity, Jiangyou girls, disclose the truth and deal with it fairly 作者:何清风 编辑:李聪玲 责任编辑:罗志飞 翻译:程铭 8月10日,一场由中国民主党美西党部组织的公众集会在中共国驻洛杉矶领事馆前举行,参与者齐聚一堂,为在四川江油遭遇长达4小时校园霸凌的女孩发声。现场呼声震耳——不仅是为受害者和她的家庭,也是为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的孩子。活动过程中,参与者强烈批评了相关部门的处理态度,并呼吁社会正视青少年校园霸凌问题及其背后的集权制度的缺陷。本次活动由民主党党员吕峰主持。 近日,一段在网络上广泛传播的视频引发社会关注,视频显示,一名未成年女孩在一栋废弃大楼内遭受多名施暴者轮番掌掴、飞踹、强迫脱衣等侮辱性行为,整个过程持续长达4小时。施暴者不仅录下视频,还在网络上传播,并在过程中叫嚣道:“报警啊,我们怕么?二十分钟就出来了”。 据知情人士透露,受害女孩的母亲为聋哑人,父亲为残疾人,家庭条件困难。事件发生后,受害者父母报警求助,但警方介入姗姗来迟,最终施暴者仅受到轻描淡写的处罚,这一结果引发公众不满。 在今天的集会中,参与者们举起标语,高喊口号,要求公开案件处理细节、追究施暴者的法律责任、并改善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漏洞。现场有父母、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公益人士的参与,他们认为,霸凌并非个案,而是共产党集权制度下,悲剧的反复上演。 “我们愤怒的,不仅是霸凌事件本身,而是事件发生后,中共政府的冷漠与敷衍。”现场还有父亲分享自己的心情,他说“根本不敢细看视频”,因为那是一场对身体与尊严的双重摧残。集会中,不少人提到一个鲜明的对比——在电影《南京照相馆》热映期间,官方高喊“不能忘记历史”,而现实中却在掩盖当下的真相。 集会在近两个小时后结束,但呼声并未停止。组织者表示,将继续跟进案件进展,并在必要时再次发起行动。一位参与者在活动结束时表示:“正义可能迟到,但不会自己到来,它需要我们去争取。”此次集会不仅是一次对霸凌事件的回应,更是一场对集权暴政和执法公正的质疑。人们期待,一个真正重视弱者、尊重真相的社会,能早日到来。 Gather solidarity, Jiangyou girls, disclose the truth and deal with it...

反共情景短剧《疯人院》 第九集 自由的代价

https://youtu.be/im2BGOE_IOg?si=nWkaH0yfq07dSBcD

执笔为剑:推翻中共暴政,重建民主中国

Pen as Sword: Overthrow the CCP’s Tyranny and Rebuild a Democratic China   我是中国民主党员赵杰。2025年7月29号中国民主党党刊《在野党》第十二期纸质版样书已经印刷出来了,在中国民主党罗兰岗党部我们《在野党》所有工作人员召开第一次全体线下讨论会。很荣幸能见证这一重要的历史的时刻,更荣幸能作为《在野党》期刊的编辑、财务,以及加入刚刚成立的外联部部长,这一切都是内心对于渴望追求自由、正义、真理的见证,执笔为武器,加速中共的倒台,建立属于中国人的民主国家,这是我的责任。   作者:赵杰 编辑:罗志飞 责任编辑:鲁慧文 翻译:何兴强 Pen as Sword: Overthrow the CCP’s Tyranny and Rebuild a Democratic China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