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ngxin Zhang

Exclusive Content

鼓点越齐,心虚越响

作者:陀先润编辑:周志刚 责任编辑:罗志飞 翻译:程铭 前两天的阅兵,看台上人声鼎沸,镜头把每一颗钮扣都照得发亮,可只要把音量调小,你会听到另一个声音:这不是国力的自信,而是秩序的焦虑。普京、习近平、金正恩三人同框的照片,被包装成“历史瞬间”,其实更像一张价码单。它不靠承诺赢得信任,而是用象征抬高交易成本:制裁更难谈,能源更难断,军贸更难掐。照片改变不了现实,却会改变别人算账的模型;影像成了谈判桌上的筹码,代价却由普通人的生活去承担——汇率、运价、关税、失业,最后都会从新闻字幕里走进菜市场。 礼宾细节里还有一幕耐人寻味:人刚离开,杯子和座椅立刻擦拭。有人拿“讲究卫生”打圆场,懂的人知道那是反取证的肌肉记忆。唾液、皮屑、纤维、指纹,都是能被利用的线索;把痕迹抹掉,不是追求洁净,而是害怕被看见。真正的自信,是允许真实留下来;当“人走、物清、痕灭”被写进流程,表明恐惧已成为制度的一部分。对内,这种流程要求所有人“别出错”;对外,它等于公开承认一种脆弱:权力需要靠无痕来维持安全感。 ...

捐情绪可以,必须计算代价

作者:陀先润 编辑:李聪玲 责任编辑:罗志飞 翻译:程铭 张雪峰在课堂上说“枪声一响,我立刻捐五千万;别说五千万,一个亿都该捐”。掌声密集,热搜滚烫。表面看是热血与担当,往里看是一个危险的范式:把复杂的公共议题,用一句“捐钱”外包给情绪,用一阵掌声替代推理。捐款当然不是原罪,问题在于——捐给谁、为了什么、换来什么。这三问若避而不答,数字越大,遮蔽越厚。 “打台湾”为何需要一个职业讲师来做军心动员?他当然可以表达立场,但当地缘政治被包装成课堂鸡血,当战争被讲成励志故事,课堂的灯就成了舞台的光。最容易被点燃的,是没有认知的年轻人;最先被卷入的,却是他们自己。战争的第一顺位出场者,从来不是既得利益者的子嗣,而是普通家庭的孩子。真正有资源的那一群,读的是封闭体系的学校,走的是民众不可见的管道;他们的安全边界往往早已被家族与制度加固。热血是共享的,风险不是。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是这类舆论场的共同病灶。看了几段视频,背几句口号,就以为掌握了“历史必然”。可真要落到纸面,你问他三件事:第一,谁来下决心?第二,谁上战场?第三,账单谁来结?往往没有答案。更糟的是,当有人试图追问捐款去向、分配与监督机制时,立刻会被贴上“不爱国”的标签。把道德当锤子,问题自然就是钉子;当质疑被定义为不合群,理性就被挤出场外。 “捐五千万”的叙事为什么动人?因为它把复杂变简单,把个人变英雄。你不需要理解金融制裁如何传导到就业与汇率,不需要知道海空联动如何拉长补给链,更不需要计算伤残抚恤、遗属保障、难民安置会吞掉多少财政空间。你只要热血,你只要鼓掌,你只要在朋友圈转发“你看他要捐了”。情绪得到释放,现实无人买单。可现实是:每一枚子弹都有价格,每一趟输送都有成本,每一笔抚恤金后面,都是一个家庭的破裂。把战争当作“励志场景”的人,往往从没计算过“战后生活”。 捐款本该是公共理性的延伸:源头清楚、流向透明、可被审计。可在“爱国即正义”的叙事里,捐款很容易滑向“道德门票”。你不捐,你没良心;你追问,你别有用心。于是最该被问的几个细节,总是被“别问那么多”搪塞过去。钱到底是援助了前线,还是进了宣传预算?到了牺牲者家庭,还是落在礼仪工程?有没有独立的第三方做全链条核验?有没有公开的年度报告与负责人?如果这些都没有,那捐得越多,问责越少,热血就越容易被滥用。 ...

民主 vs 独裁:为什么习近平救不了中国足球?

作者:毛一炜 YIWEI MAO 编辑:冯仍 责任编辑:罗志飞 翻译:程铭 前几天刷油管看到王志安讲中国足球,他说了一句让我心里咯噔的话:中国足球烂,不是没钱,也不是没天赋,而是体制作怪。 搞笑的是,习近平还自称球迷,整天喊“三大愿望”:进世界杯、办世界杯、拿世界杯。喊得特带劲,可十多年过去,国足依旧原地踏步,亚洲二流,世界杯门都摸不到。中超欠薪、假球、黑哨一堆堆,青训?根本摆设。现实啪啪打脸,这不是体制问题,那还是什么? 在中国,足球根本不是运动,而是政治任务。领导一句“足球要发展”,下面立刻轰轰烈烈:修球场、搞所谓“足球特色学校”、文件厚得能压死人。表面热闹,实则作秀。真正想踢球的孩子没地方去,想走职业路的家长也不敢支持,因为整个体系下踢球根本没有保障。很多家长一句话就把孩子踢回课堂:“踢球有什么前途?好好上学才是真的。” 足球讲自由、讲竞争,而这两样恰恰是共产党最怕的。假球、赌球新闻敢报道吗?媒体全被封。孩子们课业压得喘不过气,别说踢球,连户外活动都是奢侈。投资人想砸钱养球队?政策一刀切,说限薪就限薪,说砍就砍。中超当年请外援,气氛一度热闹,可政策一变,瞬间打回原形。 反观日韩,人家几十年扎实搞青训,职业化改革稳步推进,现在世界杯常客。中国呢?永远在原地打转。说到底,不是没钱,不是没人踢得好,而是体制死死压着,完全没有自由和活力。 有人说中国足球烂是因为腐败,当然有,但问题是为什么永远改不掉?足协主席一个接一个进监狱,陈戌源刚进去,杜兆才又出来。赌球、黑哨年年都有,整治完照样继续。因为在这个体制下,腐败不是偶尔,是标配。没有独立媒体,没有监督,没有问责,换谁上去都一样。足球只是冰山一角,教育、医疗、房地产,不都是一锅烂账吗? 习近平的“足球梦”,我只能说,彻头彻尾的笑话。他可能真喜欢足球,但他以为靠独裁能搞好足球,这就是荒唐。他喊改革,结果还是官僚掌权;说青训,孩子依旧没保障;搞政策,朝令夕改。越折腾越尴尬,那“三大愿望”,最后全成“三大笑话”。 说实话,中国足球要翻身,前提是体制得变。要有自由的媒体,才能揭黑幕;要有法治和稳定的市场,资本才敢长期投入;要有公平竞争,球员才能脱颖而出。这些东西,在共产党手里根本不可能存在。 所以答案很简单:只要这体制一天不变,中国足球别做梦。没有自由,就没有足球;没有民主,中国足球永远就是个国际笑话。 Democracy vs. dictatorship: Why can't Xi Jinping save Chinese football? Abstract: This article takes Chinese football as an incision and...

投影破局

——重庆大学城反中共标语投影事件有感   作者:Geoffrey 责任编辑:罗志飞 翻译:何兴强   Projection Breakthrough — Reflections on the Anti-CCP Slogan Projection Incident at Chongqing University Town Author: Geoffrey Editor-in-Chief: Luo Zhifei Translator:He XingQ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