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
首页
活动通知
民主党史
荣誉主编
北京之春
签到
欢迎!
登录到您的帐户
您的用户名
您的密码
忘记密码了吗?
找回密码
恢复您的密码
您的电子邮件
搜索
首页
活动通知
民主党史
荣誉主编
北京之春
Search here...
搜索
My account
Get into your account.
登录
注册
订阅
首页
活动通知
民主党史
荣誉主编
北京之春
Search here...
搜索
James
Exclusive Content
中国总领事高喊“斩首日本首相”?这不是玩笑,是外交灾难。|中国民主党员陀先润|第42期20251109
视频专栏
James
-
2025年11月9日
https://youtu.be/H86mewk6qTY?si=ZQBEDU-0t7nc3Evc
邹巍被污寻衅滋事辩护词
迫害实录
James
-
2025年11月9日
作者:纪中久编辑:韩立华 责任编辑:钟然 校对:林小龙 合议庭: 浙江左契律师事务所接受邹巍母亲的委托,指派纪中久律师担任被告人邹巍的辩护人。辩护人根据庭审质证、辩论情况,整理、总结如下书面辩护意见,供合议庭评议时参考: 一、起诉书称被告人通过“境外媒体自由亚洲电台等信息网络平台”散布虚假事实,这一表述违反了基本的网络常识,与事实严重不符。 自由亚洲主要通过广播的形式,向世界各国提供语音新闻信息。 www.rfa.org 是该电台的网站。该网站属于该电台的电子刊物,并不属于信息网络平台。 信息网络平台是基于互联网技术构建的网络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共享及交互服务。信息网络平台与普通网站的区别是,在信息网络平台上,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登陆平台,自行编辑、发布消息。并借平台与其他用户互动,典型的信息网络平台包括微信、微博,境外的如推特等。 普通网站的编辑由网站开办处工作人员完成,其他人不能参与。网站编辑人拥有网站网络作品的全部著作权。由于信息的编辑、制作、传播都由网站工作人员完成,因网站内容涉及的刑事、民事等法律责任完全由网站编辑人员承担。邹巍没有使用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参与信息的编辑、上传和信息的传播。 即使邹巍给该网站提供了若干语音片段,但如何编辑这些语音,把这些语音放在何处,甚至对语音进行技术修改,都是由自由亚洲电台网站编辑人员完成。邹巍没有办法对最终完成的文字及语音施加影响,也无法干预该信息的传播,让他对这些信息承担法律责任,不但在法律上行不通,也没有基本的逻辑基础。 二、合议庭应当注意到语音的编辑是一项早已成熟的技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语音编辑、制作技术很早就已经有人进行研究和实践。早在1939年美国学者H.杜德莱开发了发音模拟系统,20世纪80年代非平稳参数分析法和非线性处理方法相继出现。目前由于智能科技的发展,语音的编辑和制作技术被更多的企业和专家人士所掌握。讯飞智作公司甚至开发了网络在线面对普通用户的网页版音频制作工具,详见: https://peiyin.xunfei.cn/?ftype=22&bd vid=8789967394632941364eng 自由亚洲电台作为专业媒体应当有更为先进、专业的音频编辑软件。 目前侦查机关获取的远程数据是从自由亚洲电台网站上下载的,并非原始音频,而是经过自由亚洲编辑过的音频文件。这些音频文件如果是采集了邹巍的原始音频而编辑而成,当然具有邹巍语音的若干特征,但不能反映原始音频的全部、完整、准确的内容。经过编辑的邹巍语音甚至可能存在与邹巍原始语音表达语意相反的情况存在,更可能存在大概率偏差的可能性。 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要求是“确实、充分”,涉案的主要证据从自由亚洲网站下载,且明显经过编辑,因此不属于原始证据。加之涉案的录音没有其他证据(证人及物证)佐证,公诉的人当庭的起诉事实得不到证据的支持,难以成立。 三、接受外媒采访,谈及国内民生,这样的行为不符合寻衅滋事罪的构成要件 刑法第293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 序的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 公共场所应该是指物理、有形的场所。两高《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 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二款规定,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 第(四)项的规定,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其中的手段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虚假消息,但损害结果仍然是要求对现实 中有形状的公共场所造成影响,导致公共秩序严重混乱。 两高《关于办理寻衅滋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车站、码 头、机场、医院、商场、公园、影剧院、展览会、运动场或者其他公共场所起 哄闹事,应当根据公共场所的性质、公共活动的重要程度、公共场所的人数、 起哄闹事的时间、公共场所受影响的范围与程度等因素,综合判断是否“造成 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 可见,网络诽谤司法解释并没有对寻衅滋事案件司法解释的公共场所 作扩张解释。网络秩序并不属于刑法293条的公共场所秩序。 网络秩序与现实物理的公共场所秩序并不相同。互联网的特点是不同的信 息、矛盾的信息可以同时共存,而不会引发网络拥堵。人们通过网络了解事实 真相时,正是通过对不同信息的对比,发现真实的世界。 起诉书称被告人“将涉及国家和社会重大活动、热点事件等内容虚假的信息公开散布,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其中“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能否等于破坏社会秩序,值得商榷。“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并不是对事实的描述,而是对事实的定性。如果把这种情况认定为寻衅滋事,其实是在刑法和两高司法解释外自行另创了法律,显然这超出了公诉人和审理法官的权限。 辩护人认为公诉人在对国家形象、国家利益的理解上也存在问题。邹巍向媒体反映了一些具体的民生问题。对政府在具体事项如拆迁、扰民等问题进行了批 评,呼吁尊重他所认识的几个朋友的看守所和监狱内的人权状况。他的行为符合 我国宪法中依法治国和保障人权的基本规定和原则。公民对政府的建议、批评不 是减损了国家形象和利益,如果建议、批评的权利得到允许、容忍,还会提高国家形象,有利于国家利益。国家不是政府的国家,而是属于全体国民。维护每一 个公民的利益,就是维护国家利益。 四 、侦查机关在侦查取证违反法律程序,所获取的证据不能作为定罪依据 《计算机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第六条规定,计算机信息直接进行国际联网必须使用邮电部国家电信网络提供的国际出口信道。本案侦查机关自行使用软件,绕过国家互联网防火墙,窥探、收集公民言论,是典型的违法取证。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收集公民在媒体上的只言片语,意图加之以刑罚,相关司法人员违背了宪法、公务员法、人民警察法、检察官法。辩护人希望合议庭法官履行法官宣誓誓言,保护宪法,保护公民权利,否定违法的侦查和起诉。 ...
起诉书
迫害实录
James
-
2025年11月9日
拱检刑诉Z2号 被告人邹巍,男,1970年10月23日出生,公民身份证号码330103197010231316,汉族,无业,户籍所在地杭州市拱墅区建国北路773号,住杭州市拱墅区京都苑41幢4单元301室,因本案于2024年7月20日被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区分局刑事拘留,经本院批准,于同年8月26日被逮捕。 本案由杭州市公安局拱墅区分局侦查终结,以被告人邹巍涉嫌寻衅滋事罪,于2025年1月26日向本院移送审查起诉。本院受理后,于法定期限内已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依法询问了被告人,审查了全部案卷材料。期间,退回侦查机关补充侦查一次,延长审查起诉期限两次各十五日。 经依法审查查明: 2007年至2023年,被告人邹巍为达到个人目的,寻求扩大社会影响以引起关注效应等,在其住处杭州市拱墅区等地通过境外媒体自由亚洲电台等信息网络平台,多次将涉及国家和社会重大活动、热点事件等内容虚假的信息公开散布,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 2024年后7月19日,被告人邹巍经刑事传唤到案。 认定上述事实的证据如下: 1、户籍证明、归案经过、扣押决定书及清单、调取证据通知书及清单、门诊病例、违纪通报、传唤通知书、情报信息等书证; 2、证人昝爱宗、严忠良、王雪娥等人的证言; 3、被告人邹巍的供述和辩解; 4、声纹鉴定书; 5、远程勘验工作记录、电子数据检查笔录等; 6、监控录像。 本院认为,被告人邹巍通过信息网络向不特定多人传播虚假信息,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应当以寻衅滋事罪追究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之规定,提起公诉,请依法判处。 此致 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法院 检 察 官 吴冠军 检察官助理 张伊雨 2025年5月26日 (注:此上三行文字被“杭州市拱墅区人民检察院”红色印章覆盖) 附件: 1、被告人邹巍现羁押于杭州市拱墅区看守所; 2、侦查卷宗7册 Indictment Case No.: Gongjian Criminal Prosecution Z2 Abstract Hangzhou citizen Zou Wei was prosecuted by the People’s Procuratorate of Gongshu District,...
实名即牢笼:言论无自由之我在的小红书的被封号与消失
民运之声
James
-
2025年11月9日
作者:毛一炜 编辑:邢文娟 责任编辑:罗志飞 校对:林小龙 我在小红书上,经历过两次封号“消失”。 第一次是实名认证账号。我在小红书上按要求上传身份证,绑定手机号和完成人脸识别,但当时并不觉得没有意识到这样做会带来安全有什么问题,认为这只是系统平台规定而已。然而有一次,我在主页刷到一条帖子:bi说“中国的军人永远不可能拿枪对老百姓开火”。我只是点进去评论了一句:“你可能不知道‘六加四’等于几。” ...
凱旋與控訴:自由雕塑公園的流動之聲
民运行动
James
-
2025年10月23日
作者:潘榮華 編輯:胡麗莉 責任編輯:羅志飛 校對:程筱筱 翻譯:劉芳 【導語】 2025年的秋風,吹過美國西岸的沙漠。 在加州耶莫(Yermo)那片沉默的荒原上,一群來自自由世界與流亡中國的靈魂,舉起旗幟,迎接一場橫貫東西、震撼人心的藝術行動—— 「追責中共病毒雕塑巡遊」凱旋歸來。 這不僅是一場展覽的結束,而是一場歷史的證言; 不只是抵達終點,而是人類記憶與良知的重新出發。 一、在自由的邊疆:一座以信念鑄成的公園 沿著美國15號州際公路,駛入莫哈維沙漠深處,會在荒涼與烈陽之間,看見一塊鐵鏽色的牌子—— 圖1:Liberty Sculpture Park,自由雕塑公園。 這裡由雕塑家陳維明於2017年購地創建,佔地36英畝。 園中有「六四」紀念碑、「坦克人」雕塑、「香港自由女神」、「中共病毒」系列等作品,題材直指極權暴政與人類自由的碰撞。 這片土地,是中國自由運動在海外的精神家園,也是記錄受難者的紀念地。 在這裡,藝術不是為了美,而是為了證明: 真相不能被掩埋,記憶不應被焚毀。 二、病毒頭與骷髏臉:鐵之詩與火之吶喊 那尊象徵「中共病毒」的巨型雕塑—— 以金屬、玻璃纖維、鋼筋構成,頭部結合人像與病毒刺突。 鋼鐵與火圖2 焰構成的象徵:藝術家以雕塑揭示制度的黑暗與疫情的代價。它不是虛構的象徵,而是一首由痛苦與控訴鑄成的詩。 藝術家以強烈的視覺語言揭露了疫情背後的權力黑幕: 隱瞞、封鎖、壓制、推卸。 病毒蔓延世界,數以百萬計的生命逝去,而真相至今仍被塵封。 這雕塑曾在2021年被縱火摧毀,翌年又在志願者手中重生。 「燒不死的藝術」—-這正是自由的寓言: 真理或可被焚,卻永不被毀。 三、流動的雕塑:當藝術駛向公路 今年的雕塑巡遊,是一次思想的長征。 圖3 巡遊車隊穿越美國東西海岸,將雕塑化為行動的真相見證。 車隊從美國東岸出發,跨越十餘州,途經首都華盛頓,最終回歸加州。 雕塑被固定於卡車之上,成為行進的圖騰。 沿途的公路與城市,變成臨時的展館; 觀眾不是觀展人,而是所有路過的靈魂。 車隊每停一站,人們圍聚、拍照、歌唱、談論—— 那是一場行動藝術的實驗,也是一場民主精神的朝聖。 藝術不再是牆內的擺設,而是公共的良心。 它提醒人們:當真理被囚禁,藝術便成為它的逃亡者。 四、凱旋儀式:火焰中的榮耀 圖4:陳維明,雕塑家、自由雕塑公園創辦人。以藝術記錄自由的火焰。 10月7日,洛杉磯的陽光下,凱旋歸來的車隊抵達自由雕塑公園。 旗幟獵獵,雕塑在風中閃耀著金屬光。 人群高唱、舉旗、合影,笑容裡有淚光。 這場儀式,不是勝利的炫耀,而是痛苦的致敬。 那些在疫情中失去親人的人們、在牢獄中堅守信念的異議者、在流亡中依然創作的藝術家—— 他們都在這一刻,得到了片刻的安息。 凱旋者不是征服者,而是見證者。 他們帶回的,不是榮耀,而是證詞。 五、真相的遠征:雕塑之外的啟示 這場巡遊與雕塑的核心,並不僅是對某一事件的抗議, 而是一場關於人性與責任的全球對話。 它問: 當權力遮蔽真相,我們是否仍敢追問? 當制度壓迫良知,我們是否仍能創作? 當病毒奪走生命,我們是否還記得那些被掩埋的聲音? 自由雕塑公園以金屬與火焰塑造的形象,是全人類的鏡子。 它不僅屬於中國流亡者,也屬於每一個相信真理的人。 六、歷史將記住這一天 在夜幕下的公園,火光映照雕塑的輪廓。 有人說那像是一座墳,也像是一座燈塔。 它既為受難者哀悼,也為未來指路。 歷史終將記住這一刻—— 記住那些駕著自由之車,載著雕塑、旗幟與信念穿越美洲的人; 圖5 中共病毒雕塑車巡游活動參與者合影 記住他們用藝術對抗遺忘,用勇氣證明真相。 因為自由不是贈與,而是代價。 真相不是口號,而是血與火中淬煉的信念。 Triumph and Accusation: The Moving Voice of Liberty Sculpture Park Author: Pan Ronghua Editor:...
极权主义自我崩溃的机制
社会评论
James
-
2025年10月23日
作者:张兴贵 编辑:周志刚 责任编辑:罗志飞 翻译:刘芳 极权体制以其高度集中、全面控制和压迫性治理为特征,历史上曾多次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然而,纵观历史,极权体制的崩溃并非源于人民的直接“推倒”,而是体制内部矛盾积累、自我崩溃的自然终结。这种现象是必然的,是由极权体制的内在逻辑和运行机制所决定的。 一、极权体制的内在矛盾 极权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体系,强调对社会、经济、文化乃至个人思想的全面控制。它通常依赖强有力的意识形态、严密的组织结构和暴力机器来维持统治。 1.权力过度集中的结构性缺陷 极权体制的核心是权力的绝对集中,通常由单一领袖或小集团掌控所有关键决策。这种结构在短期内能够高效推动政策实施,但在长期运行中暴露出严重缺陷。权力集中导致决策缺乏多元化视角,容易产生战略失误;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使得错误无法被及时纠正,下级为了迎合上意往往放大问题,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2.意识形态僵化与合法性危机 极权体制通常依赖宏大的意识形态来维系其合法性,如共产主义、纳粹主义或民族主义。然而,意识形态的僵化限制了体制的适应性,使其难以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冲击。 3.信息封闭与反馈机制缺失 极权体制倾向于控制信息流动,压制异议声音,以维护统治稳定。然而,这种信息封闭导致体制无法及时感知外部变化或内部问题,决策者往往生活在虚假的信息泡沫中;信息封闭还导致政策制定缺乏科学依据,长期积累的错误最终动摇体制根基。 4.经济资源分配的低效性 极权体制通常通过中央计划或资源垄断控制经济,但这种模式往往导致资源分配低效、浪费严重;长期的经济困境侵蚀了体制的物质基础,削弱了其对民众的吸引力。 5.社会控制成本的递增 极权体制通过暴力、监控和宣传维持社会控制,但这种控制的成本随着时间推移不断上升。为了压制异议,体制需要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源用于秘密警察、宣传机器等,最终导致财政不堪重负。社会控制成本的上升不仅耗尽了财政资源,还进一步疏远了民众,使体制的合法性进一步受损。当控制成本超过体制的承受能力时,崩溃成为必然。 二、极权体制自我腐烂的机制 极权体制的崩溃并非突发事件,而是内部矛盾长期累积、腐烂过程逐渐显现的结果。 1.官僚体系的腐化与低效 极权体制依赖庞大的官僚体系执行政策,但官僚体系的扩张往往伴随着腐败和低效。由于缺乏外部监督和竞争,官僚机构倾向于自我保护、推卸责任,导致政策执行力下降。 2.精英阶层的分裂与背叛 极权体制的稳定性高度依赖统治精英的忠诚,但当内部矛盾加剧时,精英阶层往往出现分裂。部分精英可能因利益受损、意识形态幻灭或对体制前景的悲观而选择背叛。这种分裂往往在关键时刻(如经济危机或外部压力)暴露出来,成为崩溃的催化剂。 3.民众的被动抵抗与信任危机 虽然极权体制的崩溃很少是人民直接“推倒”的结果,但民众的被动抵抗在体制腐烂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被动抵抗包括怠工、低效劳动、逃避管制等行为,这些行为虽然不直接对抗体制,却显著削弱了其运行效率。同时,民众的信任危机进一步加剧了体制的困境:当民众不再相信体制的承诺,体制的动员能力大幅下降,最终导致其无法有效应对危机。 这些机制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官僚腐败导致经济低效,经济困境引发社会不满,社会不满加剧控制成本,控制成本的上升进一步削弱经济基础,最终导致精英分裂和体制崩溃。 三、极权体制崩溃的启示 极权体制的自我崩溃机制为现代社会提供了深刻启示: 1.权力制衡的重要性 极权体制的过度集中导致其缺乏自我纠错能力,权力制衡的缺失是其腐烂的根源。相比之下,民主体制通过分权和监督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内部矛盾,延长体制的寿命。 2.经济效率与社会信任 经济效率是体制合法性的重要基础。极权体制的经济低效往往引发社会不满,最终导致崩溃。现代社会需要通过市场化改革和公平的资源分配,满足民众的物质需求,巩固体制的合法性。 3.信息开放与反馈机制 信息封闭是极权体制的典型特征,但这也使其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开放的信息流动和有效的反馈机制能够帮助体制及时调整政策。全球化时代,封闭的体制难以抵御外部影响。现代社会需要通过开放合作和国际交流,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避免因封闭而导致的崩溃。 极权体制的崩溃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启示:权力的傲慢与封闭是体制最大的敌人,而开放、包容与自我纠错才是长治久安的基石。任何政治体系要想长久维系,必须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保持经济活力、开放信息流动并赢得社会信任。 The Mechanism of Totalitarian Self-Collapse Author: Zhang Xinggui Editor: Zhou Zhigang Managing Editor: Luo Zhifei Translator: Liu...
1
2
3
...
7
7的2页
I want in
I've read and accept the
Privacy Policy
.
粉笔与十字架 —— 一个中国教师的信仰重生
民运之声
人物特访——缅甸骗局园区受困者的求救与美国通缉下的全球追责
迫害实录
旧金山湾区 11月23日 闻道读书会 纪念西山会议一百周年研讨会
活动通知
《君无戏言》我的理想国
作品连载
洛杉矶 11月15日 第764次茉莉花行动
活动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