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评论

到底谁想打台湾?

Who Really Wants to Attack Taiwan? — A Confession of False Peace and Real War 作者:陀先润编辑:周志刚 责任编辑:罗志飞 翻译:鲁慧文 近来,台海的海风并不平静。军机越线、军演频频、外交口水战不断。外界常问——到底是谁想打台湾?是台湾民众吗?不是。是美国吗?不尽然。答案其实很清楚——北京当局、中共政权、以及习近平本人。 自上世纪末起,中共一直高喊“和平统一”,然而它的行动从未与言辞匹配:军演、军机扰台、导弹威胁从未停止。国际公认的和平是互不侵犯、彼此尊重,但中共的“和平”是必须接受它的统治、制度与价值观!否则就是“分裂分子”,可以被消灭的敌人。这种和平,不过是披着糖衣的毒药。 对于北京而言,战争是一种廉价且高效的维稳手段。经济下滑、失业率攀升、民怨沸腾,这些内部压力,都可能通过一场民族主义动员来转移。历史上,无数独裁政权都走过同样的路径:法西斯德国、军国主义日本、阿根廷的福克兰战争……。他们都借外战来转移内忧,结局却无一例外是灾难。而今天的中共,只是换了一张面孔的旧剧本。 台湾的存在,是对中共最大的讽刺——同样是华人社会,却拥有新闻自由、司法独立与全民投票的权利。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大陆体制的荒诞与虚伪,让独裁者寝食难安。因此他们必须“解决”台湾,不是为了统一,不是为了民生,而是为了掩盖自身失败。这就是为什么北京当局把台湾视为必须‘解决’的政治难题。 今天,它可以说“统一台湾”;明天,它就可以说“收回南海”;后天,它甚至可以说“恢复清朝版图”。所谓“民族大义”,只是维系权力的工具;所谓“和平统一”,只是征服的开场白。 台海的紧张,并非民族仇恨,而是体制冲突——独裁与民主之间的对立。真正想打台湾的,不是台湾人,也不是绝大多数中国人,而是一个害怕自由思想蔓延、害怕民主制度在大陆生根的政权。 当北京宣称“不惜一切代价”时,代价绝不会由它来承担,而是由无数普通人的生命、家园与未来来支付。历史终将记住,谁才是真正按下战争按钮的人。 Who Really Wants to Attack Taiwan? — A...

剪辫百年后

A hundred years after cutting braids 作者:张致君 编辑:李聪玲 责任编辑:罗志飞 翻译:程铭 从2025年8月5日四川江油特警镇压人民之后,我就想写一篇文章。校园霸凌屡禁不止,单最近两年就听闻数起,更甚者孩子被虐待致死。河北邯郸13岁男孩遭凌虐致死并被埋尸,陕西蒲城职校学生坠楼案,河南许昌初中女生跳楼案等等最后都没有了关注度。尤其蒲城事件,与江油案件中国人民奋起抗争却被中共警察镇压的场面如出一辙。 理应在每次群体事件发生后,作为中国人民要向制度问责时,避免惨剧再次发生。而中共制造的舆论导向却总能把节奏带到“避重就轻”,网络的千军万马让清醒者看着中国人的境地更加可悲。 这次倒也不是高谈阔论谈霸凌和维稳一再发生的体制原罪,而在此次事件中有一股充斥恶意的声音异军突起,在中共统治下尤其显著,以制造“男女对立”疯狂打压“女性“来转移矛盾重点。 而恰恰有一批在辛亥革命时刚剪掉辫子的中国男人,如今就喊着“短发”成了男性性特征。这是我在公共群体事件中如何也想不到的走向。 事情起因简单,一张霸凌事件的AI图。为了能最大可能规避掉中共在中国境内的审核机制,让公共事件不被屏蔽而传播,用漫画还原或做修改现场事件再加标注是最容易过审的。而该引战图片恰恰正是从中国社交媒体下载回传至推特,为保护扩散者,我特意截掉了原出处,甚至损失了原图标注的“公民”。谁料到一群嘴里喊着一定要奸杀女性的人冲到评论区,刻意放大漫画右上图“校园霸凌者”短发问题,批评一张为了让”镇压事件”广为传播的漫画图是刻意制造男女对立。(有兴趣查看详情可以点击推特链接:://x.com/standwithfree/status/1952554527078662480) (图片来自作者推特截图) 从漫画制作来看,可以明白标注者把“上位”都统一用了“者”来表达,“下位”只是单纯标明身份,无论是普通的“父母”还是“女生”以及被作者截掉的“公民”。而批评者的重点却在漫画里的霸凌者是短发,为什么画成男生,我不禁要问什么时候短发成了男生的“性特征”?中国男人的辫子从辛亥革命才剪掉,留短发也百年了了,有些还是被政府拿着剪刀强制剪的,如今的中国男人倒是留不得长发,女人就不能是短发了。 在中共恶政的原罪下,“下位”不配为“人”,也是漫画所传达出来的涵义。谁会在乎上位者是男是女?政府对校园暴力的不作为、对民众抗议的压制,反倒被模糊乃至遗忘。 无论是霸凌还是镇压的现场视频以及照片足够多,保持正确记忆靠的是视频、照片,也并非是几张为了躲避审核的漫画。就算是男女混淆,真的重要吗? 霸凌本身得不到妥善处理这件事不比男女重要吗? 普通百姓需要跪在中共官员脚下祈求公正这件事不比男女重要吗? 中国公民为维护公义和平抗争却被中共政府暴力镇压这件事不够重要吗? 我从这些如此重要的事情中,看到了“恨意”与“恶意”,是在中共统治下的舆论带来的并且在逐步扩大的矛盾,对女性的恨与恶,这不禁让我背后发凉。 中共从未建国开始就不断制造内部斗争来转移党与人民的矛盾。更甚是执政以后,例如文革中制造的文化阶层冲突,地主与农民冲突等等,数不胜数,如今我似乎又看到新一轮的“内部仇恨”,性别仇恨。 2025年8月10日,一则曝光出来的男生因骚扰女生不成功,连捅十几刀致女生死亡的小新闻,更是印证了涌入作者推下只关注“男女对立”评论者的刻画形象。 现在在中国,一部分男性群体在面对公共悲剧时,不选择批判权力、不关注制度压迫,却执着于性别争斗。这背后折射的,不仅仅再是性别意识的扭曲,更是一种政治冷感与被规训后的集体心理防御机制。 在民主社会,当民众面对警察暴力、制度冷漠、司法不公时,天然会将注意力投向制度改革、权力制衡等议题。但在中国,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平台中,一部分中国男性网民似乎极少质疑“警察为什么镇压群众”“学校是否承担监管责任”等关键问题,反而更关心“是不是女权分子炒作了这件事”“是不是女的打女的就该被嘲笑”。 这种“失焦”是有根源的。是中共执政几十年来,通过一整套话语体系,将“民权”“人权”“民主”“维权”等词语污名化,植入“境外势力”“颜色革命”等负面标签,成功在大众心理中建立起“反权力即危险”的条件反射机制。尤其是男性群体,被灌输为“国家的脊梁”“家庭的支柱”,在体制内外都被鼓励维护现状、服从权威、回避对国家机器的质疑。 换言之,权力对男性的规训方式不是压迫,而是同化。相比之下,女性在就业、教育、婚姻中往往面对更直接的压迫,更容易意识到制度对个体的压迫性,因此许多维权议题中常有女性身影。而那些不愿反思体制的男性,则将这种女性参与视为“挑衅”——于是,女权主义,甚至仅仅是女性,在他们眼中成为“最容易被攻击的替罪羊”。 中共近年来不断强化民族主义宣传,并将“传统性别秩序”作为民族复兴的一部分。宣传“女人别太强”“男孩该阳刚”,否定女性、鼓吹传统父权家庭结构。这种思潮的扩散与性别对立的产生密切相关。 在当下宣传的意识形态中,男性被灌输“主导社会”的集体角色,被寄予“拯救中华民族”的厚望。而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内卷、失业、婚姻恐慌等焦虑时,又无法指向真正压迫他们的体制——因为那被定义为“不可触碰”的红线。于是,他们将愤怒转嫁到“看起来比他们更自由”的女性身上,构建一种“幻想中的剥削链”: “我们当牛做马,结果女的还要权利?” 这种想法荒谬却具有传播性。它建立了一个被压迫者之间的敌对想象,从而巧妙地替权力系统卸责,让人民互斗,转移矛盾。 不少研究指出,中国近年来“厌女文化”明显抬头。从“母狗”“公主病”“田园女权”到“短发=男”“不化妆=装中性”,性别刻板印象极端化,成为社交网络语言暴力的核心内容。这种厌女并非出自单一仇恨,而是社会结构与文化情绪的复合产物。 婚恋市场失衡下的焦虑外化,男性面对“娶不起老婆”“找不到对象”的现实困境,将其归咎于“女性挑剔”“女权害的”。当社会阶层上升通道受阻,阶层固化下的剥夺感导致性特权的幻觉开始破灭,一些人便需要一个“过得比我好”的靶子作为出气口——在网络上看似独立的女性成了最合适的对象。并且传统观念中,“男人要挣钱养家”, 现实中,这一角色要求往往让底层男性感到失败与羞耻,于是他们更容易借助网络攻击“她们”来掩饰自我否定,实则是自我价值感的崩塌。 回到江油事件,我必须清醒地指出:一名年轻女孩被霸凌,求助无果,是校园与社会共同失职的悲剧;父母正当维权却要跪在权贵脚下;而民众自发和平抗议,却被警察粗暴镇压,是权力与人权的严重冲突。 这三个问题,本应成为社会共同追问的焦点。 但如今,舆论在“女权是不是带节奏”“短发是不是男的”上浪费时间,恰恰说明了极权体制话语操控的成功。只要群众彼此对立、互相撕咬,就不会有人再去问:“学校怎么管教失职了?”“公安凭什么镇压群众?”“一个女孩的命运,谁来负责?”“中国人如何问责中共政府?” 真正该反思的,是一个制度如何制造出如此多不信任、不团结、不理性的受害者。而在这些受害者中,一部分男性选择以“反女权”来逃避直面社会结构问题,这不是偶然,而是制度设计的必然结果。 我不能否认性别议题的重要性,但也必须强调:所有权利的基础,都是“人”的权利——不论性别、不论地区、不论阶层。 在一个权力结构不断制造“次要矛盾”的国家,任何真实关心公正与自由的个体,都应该学会抵抗被舆论操控的手段,重新把焦点投向体制的原罪。 今天一名女性的死亡、一群女性被辱骂,并不是“性别之间的战争”,而是制度冷漠对“普通人”的一场共同压迫。将其简化为“男女之争”,只是在帮助权力遮蔽真正的罪行。 在每一场人命关天的社会事件中,在每一场中国人争取自己应该有的权利中,在民众对抗中共权力的时候,如果一个人最在意的是“男女”,那么他其实早已被权力训练得失去了同情、判断与行动的能力。 而这一点,才是最值得警惕的。 而这样的现状,是中共极权最喜欢看到的现状。 A hundred years after cutting braids Abstract: The Jiangyou incident expose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system to...

江油抗暴事件与孟加拉庶民的胜利

The Jiangyou Anti-Tyranny Incident and the Victory of the Common People of Bangladesh 作者:袁崛   编辑:何清风 责任编辑:鲁慧文 翻译:何兴强  7月22日,四川省江油市发生未成年人校园霸凌案,一名14岁女中学生被另外三名女中学生辱骂、威胁和殴打。相关视频公布在网上后,引进公众愤怒。 8月4日警方公布案情及处置情况,引发民众对警方的质疑与愤怒,从而发展成为大规模的抗议事件。 大批江油市民被警方暴力抓捕,甚至送上运猪车。 8月4日,大批市民聚集在江油市主要路口进行游行抗议。警方设置路障封锁,但仍有大量民众突破封锁。抗议者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并高喊“还我民主”、“还孩子真相”、“严惩凶手”、“依法办案”等口号。大量示威者遭到抓捕。另有市民聚集在霸凌者居住的小区门口抗议,并摆放花圈。8月4日晚学生加入示威游行,与警察对峙,并高喊“团结”、“拒绝霸凌”、“还我民主”等口号。8月5日凌晨警察向示威人群发起更为猛烈的镇压,警察手持警棍冲入人群并使用辣椒水,多名学生及市民被警察用警棍殴打以致头破血流,抗议学生很快被冲散。 8月5日后,民众的抗议行动虽然被镇压下去,江油事件所引发的社会舆论影响并没有消除。海内外民众通过推特、油管围观与传播,为受到校园霸凌的女生和她的聋哑妈妈遭受的不公发声。同时也控诉中共残暴镇压和平抗议的学生与市民,更有甚者联想起去年8月5日发生在孟加拉国的反抗运动,抗议民众借此推翻了哈西娜独裁政权,希望中国也能由局部的抗议星火燎原,早日推翻中共以实现中国的民主化。在此贴出一篇旧文,总结由孟加拉政权的跨台对于反抗中共专制政权的启示。 2024年8月5日,孟加拉前总理哈西娜领导的政权被愤怒的民众推翻,她本人被迫辞职并仓皇出逃印度。由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孟加拉著名经济学家尤纳斯牵头,组织包括原政府人员、军方、学生反对派组成临时政府,预示着在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孟加拉国公职配额改革运动中,孟加拉民众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孟加拉反配额运动中青年占领政府大楼 这场抗议运动缘起于2024年6月5日,孟加拉国高等法院在一起案件中恢复了原本的公职配额,即允许孟加拉政府将超过半数的空缺职位给予参加孟加拉解放战争的老兵(即自由战士)后代,没有背景的普通青年只能争夺剩下的少部分职位。这一类似于中共政权统治下的军二代红二代特权泛滥行为迅速引发孟加拉各大学学生的不满和抗议。孟加拉哈西娜政府不仅没有响应抗议学生的呼声,反而暴力镇压导致两百多人死亡。学生和民众的抗议行为由最初的反对公务员配额制度扩展为全社会参与,多种诉求的政治运动并最终推翻了哈西娜政权。  孟加拉前总理哈西娜在一处受损的地铁站前发表讲话 中国网民在社媒上对孟加拉反世袭抗议用直白或隐晦的方式表达支持,以此表明对中共专制政权中特权世袭与泛滥的不满。通过观察这场持续近两个月的运动,结合各路专家学者给出的各种建议和分析,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 任何一项社会改革或重大的意外事件引发的动荡都有可能成为中国民主运动的燎原之火。孟加拉国最高法院的一次关于公务员配额不公的判决,就拉开了全国抗议的序幕。而中共高官及其子女所享用的特权、特供,他们使用白手套所获得的金钱和利益,比孟加拉 “红二代”所获得的不知高出多少倍!中国人所遭受的不公、迫害、暴力镇压比孟加拉人也不知要严重多少倍。现在经济濒临崩溃,年轻人找不到工作,看不到未来。压抑的氛围、严重的戾气让中国社会成了一个火药桶,未来任何一个导火索都可能引爆这个高压罐。温和者用跳楼、跳河等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暴戾者则在街上用刀捅人或驾驶汽车冲撞行人,以此表达不满与绝望。 1989年六四运动的导火索是中共前总书记胡耀邦的去世,民众悼念胡所遭受的不公及借此表达对中共贪污专制的不满而提出政治诉求,从而引发全国各地各群体的抗议运动。现在中国每年的抗议运动数万起,近些年来经济萧条,由于工资拖欠、房企爆雷、食品安全问题,各种维权和抗议活动大幅增加,中共为了维持政权稳定,需要耗费超过国防开支的维稳经费。大部分抗议行为都被中共暴力镇压或采用拖延方式化解,例如河南村镇银行维权事件。如何让维权运动能够持久,大规模的进行下去,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 1989年六四运动天安门广场 各种反对运动、抗议的彼此呼应与联结才能让暴政机器顾此失彼、难以形成有效镇压,从而能够撼动乃至推翻中共政权。2008年贵州瓮安事件后,中共更重视地方的治理与稳定,所谓“郡县治,天下安”,当年即安排万名县委书记进京培训,学习如何加强对地方的管控。习近平政权实行网格化管理,将城市和社区化分为若干网格,有专门的网格员负责信息收集、矛盾调解与问题报告。这一类似于中国古代专制社会的保甲制度,将中共对民众的防范与管控发挥到了极致。 现在中国社会的抗议大多是分散且局部的,大多是利益诉求而不是政治权利诉求。他们是由于某一具体利益受损,如买房收不到房、存款或理财取不出钱、工作领不到工资等而采取行动。这些诉求单一且分散的抗议行为参加的人数有限,很难同时或同地进行,诉求的利益得到部分解决后很容易被瓦解分化及镇压,抗议的召集人事后被严惩,对其它人起到杀鸡儆猴的效应。 最近杭州外卖小哥抗议事件事出偶然,有一外卖员被小区保安欺压,其它外卖员知道后一呼百应,甚至从几十公里之外赶来支援,这体现了外卖员群体的团结与效率。如果杭州其它维权团体能够同时采取行动,提出各种不同的利益诉求,形成共振效应,效果会明显不同。 2022年11月底爆发的白纸运动 中共政权的统治绝不是铁板一块,争取中共党内或军队开明派保持中立甚至支持非常重要。孟加拉人民抗议能够取得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军队高层明确告诉哈西娜,不会对她个人效忠,军队将保持中立,不会对抗议民众开枪,并且只对她本人提供24小时的安全保护。哈西娜知道大势已去,紧急出逃印度。对比35年前的六四运动,根据六四学者吴仁华先生的研究,虽然有中共38集团军徐勤先军长的抗命不从,但是徐军长很快被解职逮捕。不仅其它中共党卫军积极屠杀民众,38军在高压之下为了表功,反而屠杀抗议青年更多更狠。中共党卫军如果能够保持基本的人性,减少滥杀,结局也可能完全不同。 纵使如此,中共党内也不是铁板一块,远者有以《炎黄春秋》杂志社杜导正、李锐那批中共老人为代表的党内开明派,他们是倡导政治体制改革,积极向普世价值靠拢的。去年有一段红二代内部群的争论:贺姓前附马爷在争论中痛骂习,说恨不得亲手宰了这头猪。表明中共权贵家族的内斗到了刺刀见红的地步。因为习近平政权这些年的倒行逆施,不仅使中国经济萧条,百业凋敝,也阻挡了权贵们的窃取财富之路。如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一直是权贵们转移财富至国外的理想地点,这些年香港金融业的迅速衰落,让权贵们转移财富增加了难度。利用好中共内部的矛盾,争取开明派和部分军队高层对民主运动者的支持,至关重要。 抓住中共党魁及其爪牙的软肋,给予迎头痛击,让其在镇压民众时有所顾忌。中共政权挟14亿人矿资源,以低人权优势发展成世界最大的专制经济体。在14亿人矿中,大多数人都有父母、孩子等软肋,遭遇社会不公与压迫时只能逆来顺受、忍气苟活。那中共及其爪牙有没有软肋,当然有!中共统治者不会在乎普通民众的尊严与生命,但是他们会在意自己的财产、亲人家属的生命。孟加拉抗议运动中,因警察采用暴力手段对付民众,民众以暴制暴,用暴力手段对付军警的家属,导致军警无心镇压,带着家人四处逃散。极大的影响了孟加拉军方的镇压决心。以暴制暴虽不值得赞扬,但是在面对强大的暴力机器而非对称作战时,是一种无奈却十分有效的策略。辛亥革命前夕,革命党人通过暗杀等手段,有效地动摇了清朝统治者的心理,促进了清朝统治集团的退位。如汪精卫对摄政王载沣的暗杀,吴樾对出洋考察宪政五大臣的暗杀。我们通过技术手段,一是可以获取中共红二代三代在国外生活的住址、财富的规模,必要时予以曝光,二是可以获取所有军警等暴力机关人员的住址,亲属名单,以备将来不时之需。特别是公检法中过去或现在仍然在迫害国内民主人士、造成冤假错案的恶人,通过中共恶人榜公布其个人信息与罪行,必要时采取行动,起到震慑作用。 寒冬已然降临,处在恶政暴行下的人民仍在苦苦挣扎,哀鸣。然哀莫大于心死,中国人骨子里从来不缺反抗的基因,属于中国人的茉莉花之春不会为时太久。 The Jiangyou Anti-Tyranny Incident and the Victory...

论共产党“人民民主专政”的虚假和谎言

On the Falsehood and Deception of the Communist Party’s “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 作者:何兴强 编辑:何清风 责任编辑:罗志飞 翻译:何兴强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共产党在建政初期提出并长期坚持的政治口号。表面看似强调“人民当家作主”,实则是用“人民”之名行专政之实,是一种披着民主外衣的专制统治方式。这一口号的本质,是以“人民”为幌子,将权力牢牢掌握在少数统治阶级手中,掩盖其制度的专制性质和对人权、自由的压制。 一、概念的欺骗性:用“民主”包装“专政” 共产党宣传中常用“人民民主专政”来区分于“资产阶级民主”,声称这是代表多数人的“新型国家政权”。但实质上,该政权并不真正尊重人民意志。“民主”仅存在于形式和口号中,而不是实质的制度设计。 所谓“人民”,在中共语境中,并非全体国民,而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与中共利益一致者才被称为“人民”;而一旦与中共意见不一致、提出不同政见,即被归入“敌人”“反革命”之列,不受宪法保障。因此,“人民民主专政”中的“人民”是被有选择地定义的,而“专政”则广泛实施在反对派和异议人士身上。 二、制度设计缺乏真正民主机制 ...

江油之夜:从川军抗日到民众抗暴,中国的觉醒正在发生

作者:赵杰 责任编辑:鲁慧文 翻译:鲁慧文 2025年8月4日,四川江油,一座并不起眼的内陆城市,却点燃了中华大地上抗争暴政的一束烈火。 事件起因: 四川江油发生一起多名女生霸凌赖姓女孩事件,对她进行辱骂、威胁和殴打。同行人员在现场围观并拍摄视频,后被上传网络,引发全国愤怒。赖某身体受伤,心理遭受严重创伤。 “江油霸凌视频”曝光后,大批当地民众在8月4日前往江油市政府声援受害者家属,要求严惩施暴者。但现场却有黑衣人指挥警察暴力拖走多位市民,围观者高喊“暴力执法”,被抓者甚至被装入“运猪车”带走。 当天晚上,尽管警方封路,但仍有大批市民在市政府路口聚集,高唱国歌表达诉求。警察却开始抓捕唱国歌的群众,民众愤怒大喊:“欺负老百姓!” 哪怕到了8月5日零点,遭遇驱散后,仍有许多市民不愿离开,抗议继续蔓延到市中心和临近街道。 而在更早前,2025年1月6日,中国也曾爆发另一场震撼全国的抗争。当时一桩校园霸凌事件引发民愤,民众举着“反霸凌要真相”的标语示威,上万人突破警察封锁线,直接冲入学校,要求查明真相、追责到底。官方试图掩盖、淡化,却反而让更多人看清了真相——中共政权根本不在乎事件的是非对错,它们要的,是民众永远闭嘴、永远听话,永远像奴隶一样生活。 ⸻ 这一幕幕,不禁让人回想起1989年6月4日的那一夜。那时候,北京的学生和市民高呼“民主、自由”,和平理性请愿,却遭遇了血腥镇压。坦克开上街头,子弹飞向手无寸铁的人群。从那之后,“六四”成了禁忌,但人民没有忘记,历史也从未原谅。 36年过去,今天的江油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接续那场未竟的抗争。他们没有武器,没有资源,只有一颗不再沉默的心。他们知道,再不站出来,就永远没有机会站出来了。 ⸻ 四川,从不缺血性! 从抗战时期几十万川军义无反顾出川抗日、守护民族存亡,到今天江油人民在高压下仍敢上街抗争,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从来都不是顺民,而是有骨头、有脊梁的炎黄子孙。 然而现实却愈发黑暗。习近平上台十余年来,言论空间逐渐关闭,社会矛盾激化,经济崩溃边缘,青年失业飙升,底层民众被收割殆尽。中共不仅不反省体制问题,反而从整治电动车、驱赶流动摊贩、强征土地、赶走打工人这些事入手,层层盘剥百姓。民营企业主也难逃,“共同富裕”成了“共同掏空”。连李嘉诚这样的商业巨头,也不得不卖掉祖宅、抽身离场。 网友一句话点破本质:“真正的零元购,是中共。” ⸻ 维稳政权,本质已变 一个正常的国家,政府维稳是为了保护人民。但在中国,维稳就是镇压。2024年中共维稳预算已几乎与军费持平,甚至超过教育、医疗投入。 这不是为人民的政府,而是一个把子弹与警棍对准老百姓的政权。它已经不再为人民服务,它要的只是让人民闭嘴、跪下、顺从。 唱国歌也会被抓,喊真相也会被打,这个政权已经连它自己鼓吹的“人民国家”都不信了。它只信暴力,只靠恐惧。 ⸻ 今天我们要唱的,不是为独裁者服务的国歌,而是《国际歌》: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 呼吁国际社会:拯救水深火热的中国人民: 面对这样的政权,我们已经不能再保持沉默。我们呼吁国际社会: • 关注中国底层人民的真实处境; • 声援江油等地因反抗不公而遭镇压的普通百姓; • 揭露中共暴力维稳的真相; • 支持中国人民和平争取自由、尊严和公正的努力。 这个武装到牙齿的政权,是人民的敌人,不是保护者。它的存在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无法呼吸的原因。 ⸻ 四川的兄弟姐妹们,你们不是孤勇者。你们唤醒了全国,点燃了被掩埋已久的希望。你们的抗争在今天或许是微弱的火光,但火光终将燎原。 致敬江油,致敬天安门,致敬每一位被压迫却不屈服的中国人。 中国的未来,不在皇权,不在政党,不在庙堂,而在你我手中。 Jiāngyóu at Night: From Sichuan Troops Resisting Japan to the People Resisting Tyranny — China’s Awakening...

读西汉酷吏史,结合当代中共酷吏现象的思考

Reflections on the History of Han Dynasty Tyrannical Officials and the Phenomenon of Contemporary CCP Enforcers 作者:侯改英    8/1/2025 纽约 编辑:胡丽莉 责任编辑:罗志飞...